收藏 分享(赏)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0937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第1课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财政经济的有关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时间政策1950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绝大部分财政归中央财政部“统收统支”1951将“统收统支”改为“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2据统计,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在1950年进入快速恢复与发展时期。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前的最高年份1936年还高出20%,年平

2、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这主要表明()A我国的经济基础差,发展潜力大B人民群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发挥D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恢复3如表为建国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1949127631153690.46304.95974.71952178071535986.312867.211626.51959870532184925.11778420.44742054.519661488632649717.82022513.610214168.5A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B国

3、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4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5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A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的价值B将私有经济

4、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一过渡时期的时间是()A1949年一1956年B1949年一一1953年C1953年一一1956年D1 953年一一1978年7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军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论十大关系的发表D一五计划的实行8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存在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 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与美国、印度

5、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中国(1952 年产量)美国(1950 年产量)印度(1950 年产量)钢产量2.37(千克)538.3(千克)4(千克)发电量2.76 千瓦时2 949 千瓦时10.9 千瓦时A召开政协会议,制定建国的施政纲领B实施了”一五”计划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D完成了土地改革9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A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B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C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D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10中共中央某某决议规定:“根据土地质量评定人社土地的产量,规定土

6、地报酬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有。”该决议适应了()A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B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需要11据调查,山西忻县143个村19491952年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出卖房屋5162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A表明了土地改革成就显著B反映了农村土地性质发生改变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D奠定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基础12到1956年底,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也掀起了公私

7、合营的高潮。这表明()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B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人高潮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14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66岁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

8、粮不超定量。席间他说:“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群众有什么意见?正确情况搞不到”。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B造成“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D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15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政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

9、知,当时()A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B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C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1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初期,我国曾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清晰的阐述,这次阐述是在()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次全国人大D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7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C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10、18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八大提出了()A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B“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如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对该阶段理解正确的是()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C文革政治动乱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2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

11、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自然灾害的发生B农村劳动力流失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21下图是一幅手绘于1958年并出版的农业卫星社分布图。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该图所包含的信息的是()A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B说明当时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C说明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D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2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实施“一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

12、矛盾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223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与这一时期对应的政策有()A国家实施“二五计划”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开展“四清”工作D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24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5从1966年至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1%,虽然大大低于1952年至1966年的平均水

13、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体有所增长。这说明()A“文革”促进了经济发展B“文革”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C受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放缓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6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事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A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B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7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

14、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28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人人心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29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道大批工人干

15、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E”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去()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B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D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30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806.50494.5444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004.50

16、374.02333.4240.607.506.70对此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推动农业产量增长迅速B“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农业发展C“二五”时期“左”倾错误导致农业产量下降D调整时期的减税旨在彻底纠正“左”倾错误二材料题(共2小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寅初和毛泽东针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提出不同观点:马寅初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

17、人口论”。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认识,总体上讲他认为人多不是坏事,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摘编刘岩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状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问题自拟论题进行探讨。(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18、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请回答:(1)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最高利益”编制了哪一经济规划?请写出该规划在交通运输业上的主要成就三例。该规划的完成有何积极影响?(2)材料二中我们“兴奋的心情”源于党的历史上哪一会议的召开?该会议成为我国什么伟大决策的开端?会议确立了以

19、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使我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3)材料三中中国农民的大胆尝试后来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哪一农村改革制度?该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历史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专题三第1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和措施特征来分析。【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中央的和地方的财政统一问题与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联系不密切。B统一财经主要是解决中央的财政困难,不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一财经部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由于财政经济归中央统一管理,所

20、以中央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一些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需要掌握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成效。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成效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建国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的经济基础差,发展潜力大,故A项错误。人民群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故选:D。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21、【解答】A从1949年到1952年,重工业不占优势。B从1959年到1966年可以看出,重工业占的比例太多了,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一五计划以后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年大跃进以钢为纲,突出发展重工业,可以看出是要奠定工业化的基础。D材料看不出城市化进程的特征。故选:C。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的主旨,并能够正确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解答】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既是水到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依据题干所给材

22、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与题干所给材料中“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选:A。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来分析。【解答】A“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说明公有制对于工业化的价值,A正确;B是三大改造形式;C选项中多种形式不符合题意;D三大改造不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选:A。6【分析】本

23、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学生结合过渡时期的时代特征来分析。【解答】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1956年,所以过渡时期应该是1949到1956年。故选:A。7【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需要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成就等知识,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中“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在1956年9月召开,与题

24、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十大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8【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需要掌握一五计划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国1952 年的钢和发电产量均低于1950年的美国和印度,说明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中国从1953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一五计划,故B项正确。表格涉及的是经济领域,与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表格涉及的重工业,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土地改革无关,故CD两项错误。故选:B。9【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需要掌握一五计划时期的措施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3年”。【解答】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可知,处于一五计划

25、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策是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应排除。全面建设是1956196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故选:C。10【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期间,中国实行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是以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据此依据材料“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有”可知B正确。1953年,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废除,故排除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故排除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1978年以后,排除D。故选:B。11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要求学生结合三大改造的过程和背景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土地买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是土地买卖的前提,所以材料体现不出土地改革的成效。B.1952年到1953年,当时我国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C土地买卖频繁,土地私有制的大量存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所以土地买卖现象的加剧,只能加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D奠定计划经济建设基础的是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故选:C。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要求学生结合三大改造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国民经济恢复是在52年。B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

27、开始的。C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是错误的表述。故选:C。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来分析。【解答】A科学发展观与多极社会无关。B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不断的深入,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也不断的发展,逐渐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正确口号。C指导思想不断的变化,是表面现象,不是原因。D材料看不出从数量到质量的改变。故选:B。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要求学生结合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来分析。【解答】A毛泽东反对铺张祝寿,不是反对祝寿,故A项错

28、误;B由题干“1959年”、“现在全国遭灾”可以判断,当时的困难时左倾错误导致的,故B项正确;C题干强调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和困难中的群众一样,并不代表这毛泽东真正认识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D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材料中看不出了,故D项错误。故选:D。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60年代经济建设的特征来分析。【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大规模的压缩了基础设施建设,说明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减缓。B材料能够看出工业投资的下降,但看不出是转向了民生产业。C材料没有体现出财政出现严重困难。D材料中的时间,国民经济调整刚刚开始,应该要到1965年才有明显的成效。故选:A。1

29、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要求学生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选:D。17【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解答】由1956年中国八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个主要矛盾的提出是依据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主要矛盾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己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30、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8【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八大对中国社会矛盾的正确认定。【解答】由于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需要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故A正确。“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是在1958年提出的,这些路线和口号违背了八大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思想,故排除B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在“左”倾错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采取的调

31、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故D也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三面红旗的危害来进行分析。【解答】A为一五计划,其走势应为不断上升。B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产值迅速发展,但后来又迅速下降,这就是二五计划期间犯了左倾错误,出现了三面红旗,后来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总体下降有两次恢复即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D也应为持续上升。故选:B。20【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解答】由材料中“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可知,这是“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带来的后果,故C正

32、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58年并出版的农业卫星社分布图。【解答】从农业卫星社分布图和时间信息来看,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是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表现。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粮食产量,而不是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33、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和调整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一五计划不是错误探索的表现。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是错误的表现,不是纠正错误的措施。C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正确的探索,不是纠正错误的表现。D.58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偏差,所以60年代初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当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D。23【分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解题的关键是“1960年”“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解答】从“1960年”“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信息可以得出,是国共中

34、央提出的“八字方针”,纠正农村经济中的错误,故B项正确;“二五计划”是50年代,且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排除A项;“四清”工作是19631966期间,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的调整内容无关,故排除。故选:B。24【分析】本题以图示形式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考查1960年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曲线图中阶段“”是1960年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导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故B项符合题意。A是属于第一阶段,应排除。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7年,故C项错误。国有企

35、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材料来分析。【解答】A材料说明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并潜藏着危机,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说明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缓慢,B错误;C根据材料“虽然大大低于1952年至1966年的平均水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算有所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济发展受到文革政治运动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故C正确;D“停滞不前”不符合“平均每年增长7.1%”,排除D。故选:C。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要求学生结合文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来分析。【解答】A邓小平

36、在1975年周恩来病重以后,才全面整顿经济,因此,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并不是保持67年到76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B文革期间,中苏关系已经接近断交状态,苏联早已停止对华的援助。C文革后期,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相符。D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动荡政治环境中,可以调动有限的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故选:D。27【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排除A。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C。

37、“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建设混乱,引进外资和设备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故D正确。故选:D。28【分析】本题考查左倾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解答】针对个体经营中雇工超员现象,中央“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担心其资本主义倾向,这表明改革开放之初,“左”倾思想影响依旧存在,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也不要急于取缔”表明中央并不是要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29【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政治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材料中的做法带

38、有一定的“左”倾色彩,故C正确。A项与材主旨不符,排除。BD项材料信息难以体现,故排除。故选:C。30【分析】本题考查左倾思想,“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解答】A项与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不符,排除;从表中的数据可知,“一五”时期农业产量增长,表明“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影响农业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中的数据可知,“二五”时期农业产量降低,是由于受左倾的影响,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9、故C正确;D错在“彻底”,排除。故选:C。31【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问题,需要掌握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背景。【解答】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论题是“新人口论”符合中国当时的客观实际,建国初期的中国应该控制人口;“人口多一点不是坏事”反映了领袖对当时国情的认识比较乐观。第二小问的探讨,论题1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史实分析;论题2可从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分析。故答案为:论题一:“新人口论”符合中国当时的客观实际,建国初期的中国应该控制人口。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农业基础普遍薄弱; 三大改造完成后,

40、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发达的工业国是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资金积累。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当时进行现代建设的必然选择。论题二:“人口多一点不是坏事”反映了领袖对当时国情的认识比较乐观。中国是一个刚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科技落后,农业国的现状意味着人口”代表着生产力;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战乱,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传统方式使党特别重视“人”的力量;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是科技的发展,其外在表现是人的发展。32【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业务计划的内容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十

41、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的过程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来分析。(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最高的利益是指国家的工业化,为了实现这一最高利益,编制了一五计划,其主要的成就在运输上表现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成昆铁路的修建。一五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而且一五计划实现了三大改造,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材料中的兴奋的心情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实现了我国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启了

42、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期,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我们也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它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4)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建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经济体制要不断的进行改革。故答案为:(1)最高利益:工业化。经济规划:一五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成昆铁路的修建。积极影响: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领导:邓小平。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改变农村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4)建议:经济体制要不断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行改变,现代化建设要有党的正确领导。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