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092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三)一、选择题1(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并绘制海图,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B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C水文调查有力配合了英国的军事行动D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属于鸦片战争期间,水文调查结果的公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故C项正确。1840年6月鸦片战争暴发,排除A项;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运权的开放在天津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英国水文调查明显侵犯了中国主权,故并非正

2、常科研活动,排除D项。2(2020河北衡水摸底)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的共同主题的是()A寻求救国之路 B反抗外来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主题,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救国”和“民主”,排除A、C两项;四个事件均不涉及“推翻清朝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3(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

3、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A解析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的实质是列强在国际法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A项正确。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列强在华利益及特权,B、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目的,故排除。4(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4、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即与齐民无异”等信息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育发生根本变化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问题,故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的结论,故D项错误。5(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前,新文化运动参与者基本上是大学教授、青年学生及其他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后众多的商人

5、、工人甚至部分农民等也参与其中。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促成了更加广泛的思想启蒙B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地域界限C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从材料“五四运动爆发前基本上是大学教授、青年学生及其他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后众多的商人、工人甚至部分农民等也参与其中”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促使更多的阶级和阶层参与其中,这体现出五四运动促成了更加广泛的思想启蒙,故A项正确。“突破地域局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五四运动与民主革命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6(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1922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向中国共产党发

6、出如下指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短笺后,应根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决定,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材料中的“党的一切工作”应包括()A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 B筹划国共两党合作事宜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开辟敌后根据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并与马林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筹划与国民党合作,故B项正确。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时间是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敌后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7、。7(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末)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说要打倒军阀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材料()A主张全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说明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D找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表明作者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封建阶级是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即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C项正确。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B项与材

8、料不符,故排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8(2020河北衡水摸底)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9(2019山东日照期末)193

9、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的主张;12月瓦窑堡会议上宣布把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决定用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共政权主张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A土地革命路线发生重大转变B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C努力适应全民族抗战的潮流D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路线体现了阶级矛盾,与抗日无关,故A项错误;1936年中国尚未形成全民族

10、抗战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10(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B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19371945年间“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这与抗战时期的形势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人民,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盟国援助的信息,排除B项;国民

11、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造成的,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发展还是停滞,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因为财政缺口大而导致战局日趋恶化,排除D项。11(2019江苏启东中学月考)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 B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C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 D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答

12、案B解析根据材料“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能维护国家的地位和尊严,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1946年的中国国家实力没有显著提升,排除C项;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没有实力作为前提,利益也就无法保证,故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不是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排除D项。12(2020安徽定远中学周测)著名画家米谷曾以漫画形式描绘某一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斗争。漫画中蒋介石在短短三年中形象急剧蜕变,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后

13、长刀换成了“匕首”。这一时期是()A北伐战争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因此漫画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项。北伐战争期间进程顺利,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军阀主力,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从1927年开始,红军长征从1934年开始,其后的“短短三年”进程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上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众多部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康熙、雍正、乾隆

14、三帝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实践中创造了统一边疆地区的不同模式,大体可归结为三种,其一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其二是由间接管辖到直接管辖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其三是以武力实施统一对准噶尔部的战争。17世纪后,在古代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变化的形势,清朝统治者仍沉迷于以治理“内边”为主的边疆政策的传统中不思进取,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成就很快成为明日黄花。清后期边疆政策的全面破产,成为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民国时期,一些人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

15、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蒙藏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主要掌理“审议关于蒙藏行政事项;计划关于蒙藏之各种兴革事项”,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设置察哈尔、绥远境内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对西南边疆明确规定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边疆地区与内地一样建立省县两级的统治,如西康建省等。民国政府在民主革命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前清不同的治边思想和边疆政策,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一定发展。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16、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后期边疆政策破产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变化及启示。答案(1)西力东渐,列强势力向边疆渗透,清朝国力衰弱,无法有效管辖边疆;中国传统边疆政策的缺陷;中国文化中“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边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复杂。(任答三点)(2)主要变化:体现三民主义中民族平等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民国为目的;重视边疆的经济和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对边疆发挥政治影响力和加强监督;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所有边疆事务,职权不完备,是国民政府边疆治理中的一大缺陷。(任答四点

17、)启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开发;海疆和陆疆并重,充分利用国际法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边疆治理要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政策。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变化的形势”可知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朝国力衰弱,仍固守传统的边疆政策,无法应对,最终破产。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可知,将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具有民族平等理念;由材料二“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可知,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但是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所有边疆事务。第二小问,结合清朝边疆治理政策和中华民国边疆政

18、策可知,要海、陆疆并重,要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加强对边疆的开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阐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

19、成立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等信息可拟定“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的论题。然后结合史实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首先提出“新中国”的概念体现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五四运动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等角度简要阐述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