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资源与环境 高频考点 4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2019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 12 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
2、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 正确。故选 B。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 C 符合,故选 C。答案:1.B 2.C(2019江苏卷)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 和 SO2 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 题。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 PM2.5 浓度一般在 10 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3、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 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解析:第 3 题,PM 2.5 浓度,在 10:00 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 PM 2.5 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 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 10:00 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 PM 2.5 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 错误。第 4 题,华
4、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 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D 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答案:3.C 4.A命题视角二 可持续发展(2019河南高考模拟)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
5、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据此,完成 56 题5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6果园循环经济“草猪沼果”,最适合发展的地区是()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C东北地区 D北疆地区解析:第 5 题,四选项中,A、C、D 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 B 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 B 正确。第 6 题,“草猪沼果”模式中沼气主要是利用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发酵而成,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发酵,因此我国南方地区更适合发展,故 B 正确。答案:5.B 6.B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及相关可持续发
6、展政策的出台、措施的实施,该考点将成为高考热点。其考查方式主要以具体案例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表格等进行综合考查。因此,在备考复习时,首先着眼于区域认知,明确区域的基本特征,然后从综合思维角度出发,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最后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落脚到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一)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二)突破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
7、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
8、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3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经济效益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生态效益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社会效益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效益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治理费用生态效益 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 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019湖南岳
9、阳模拟)住宅小区的造景设计丰富多样,有人喜欢绿植园林,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13题。1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C居民活动空间大D水资源消耗大2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B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C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生物多样性3着眼生态效益,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是()A防水材料B天然沙土C建筑残渣D混凝土解析:第1题,旱溪特点:生态、自然、节水、低维护成本。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知道,旱溪是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所以与人造水景相比,它的水资源消耗量几乎为0
10、,D不对;人造水景虽然有水有景,但是如果在缺水的城市中,它的维护及使用成本就很高,而旱溪仅是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建造的,没有水,所以与人造水景相比即使是在水源充足的城市它的维护成本也很低,设计成本也低,A、B不对;但由于没有水占用空间,居民可以在溪床步行,所以这并没有占用居民的活动空间,因此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的居民活动空间大,C对。第2题,旱溪一般没有水(不放水可步行),仅是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这里并没有大量植被和水域存在,所以它并不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A错;也不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C错;更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但由于其地势较低,可以汇集雨水,这样可以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B正确
11、。故选B。第3题,从生态效益来说,防水材料和混凝土不利于雨水的下渗,A、D不符;建筑残渣虽然可以让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但有的建筑残渣中包含一定可产生污染的物品,所以也不符合生态效益,C不符;而天然沙土,由于来自于大自然,未经过任何处理,既有利于水下渗,且在其上可以生长植物,也和周边生态自然环境相适应,故只有天然沙土的生态效益最好,可用作铺设旱溪河底,B正确。答案:1.C 2.B 3.B(2019云南玉溪一中模拟)互花米草起源于北美,繁殖力超强,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下表为部分年份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单位:公顷)变化表。据此,完成45题。年份潮间淤
12、泥海滩潮间沙滩互花米草湿地水产池塘其他湿地盐沼植被19883 043.62210.3320.1630.87125.8219932 847.51239.04124.2031.32131.8519972 713.95201.51186.2995.49020022 396.25224.28270.81182.204.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A有生物入侵 B面积一直不变C海岸线前进 D生态显著改善5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A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B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C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D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解析:第4题,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中,其他湿地植被减少甚至消失,而互花米草湿地一直增加,说明该地发生了生物入侵现象。故选A。第5题,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在实际中不可能推行;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湿地,还可以发展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或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都是破坏湿地的做法,不可取。故选B。答案: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