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部分 选修四 第一讲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 000多座,现存1 88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1)由材料可知,碉楼属于_(乡村聚落或城市聚落)。(2)开平碉楼的兴起除与过去社会治安因素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试分析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点。(3)我国许多典型的、保存完好的民居村落,像皖南的宏村、西递等,都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较少,其自然原因为_。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
2、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城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
3、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3下图为某大城市1967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1)该市从1967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的特征是:_;_;_。(2)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有_。(3)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_。(4)市中心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_。(5)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
4、”“干岛”“雨岛”“混浊岛”材料2: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能否有好的效果?_,你的判断依据为_。(3)试解释城市称为“混浊岛”的原因。(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5)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
5、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的时髦做法。大树移植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举有何弊端?详解答案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乡村聚落的知识。第(1)题,由对碉楼的描述和文中“乡土建筑”的文字可知应属于乡村聚落。第(2)题,开平碉楼的兴起是因为一方面过去社会治安差,碉楼高大封闭可以抵御入侵;另一方面也和当地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及多洪涝灾害等自然环境相适应。第(3)题,这些古村落之所以保存完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所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答案:(1)乡村聚落(2)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多受台风暴雨侵袭,常有洪涝之忧。
6、(3)这里多山地丘陵,相对封闭,交通不便,对外交往甚少,少受外界侵扰,故保存完好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城市化特点等知识,以及对图表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由材料1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1而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量在提高。第(3)、(4)题,材料2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
7、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答案:(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2)BC(3)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
8、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67年到1990年,城区面积扩大,工业区增多;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第(2)题,1990年前后,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出现城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到2010年,工厂开始向郊区迁移,人口也随之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高速公路和卫星城。第(4)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市中心地价上升、环境状况较差,而郊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第(5)题,由以上分析可知,城市的空间分布动态实质就是郊区城市化。答案:(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工业区
9、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3)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4)市中心土地价格升高;城市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价格较低(5)郊区城市化4解析:第(1)题,夏季午后气温由市中心向郊区降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低,曲线符合。曲线表现的是一种城市热岛效应,近地面市中心形成低压,郊区形成高压,风自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生态林有调温和净化作用。第(3)题,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排出大量污染物,大量的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第(4)、(5)题是开放性题目,叙述合理即可。其中有一点要注意: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否则起不到改善市区大气质量的作用。答案:(1)自郊区吹向城市(2)能 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调节流入城区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3)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燃烧矿物燃料,排出大量大气污染物;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导致雾天多,阴天多。(4)如主题词为“城市热岛效应”,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为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5)技术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容易对原生长地生态造成破坏;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