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唐诗春江花月夜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是唐代张若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鉴赏诗歌的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过程与方法:1、以“月”为
2、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2、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3、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教学难点: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引发兴趣在唐诗发展史上有个不容忽视的作品,古今评论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样评论恰当,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学习鉴赏评定一番。二、课件展示 初步感知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三、作者介绍 方法指导1、作者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2、方法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四、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从景物、哲理、情感三个方面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概括其内容。五、探究鉴赏 体会神韵1、从“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这三个方面任选角度进行赏析。请学生在三部分中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鉴赏。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引导完成对诗歌的品味理解。一置身 “画境”: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品味鉴赏作者开篇入手擒题,就题生发, 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以月光统摄群象,勾勒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江花月图,创造了浩渺壮阔、静谧幽美、空灵澄澈的意境。二领悟“哲思”:品味诗人叩问自然,发出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感慨。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理解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深化理解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聆听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三) 感受“人情”:1、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理解,感受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
5、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尽管游子思妇天各一方令人惋惜,别离哀愁凄苦伤感,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2、思考探究:“有人认为白云一片去悠悠以下的内容与前文存在断层,从宇宙人生的思考突然转到游子思妇之情感觉很突兀?这个问题和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论,启发学生深化理解诗歌中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爱情,以及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七、师生共读,体悟诗趣八、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整理所学过的包含“月”的诗句,说说“月”有哪些意蕴内涵,思考与本诗中“月”的意蕴内涵有哪些相似之处。月板书: 画境哲思人情 “盛唐之音”的奏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