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方山子传一、 学习目标1、 通过认真思考和对比,找出本篇人物传记和所学过的人物传记不同之处。2、 联系作者身世,总结作者这样写法的深刻用意。二、 学习重难点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三、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对比教学过程:导语:上节课通过疏通文意我们认识了自甘贫贱、追求淡泊隐士生活的方山子。 不过老师在阅读方山子传时候发现这篇文章有点不对劲。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大家再一起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能能和老师一样有所发现?一、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1、老师提问:课文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同学们能否发现呢?老师进一步点拨:课文题目为方山子传,也就是说课文应该是
2、人物传记,可这篇人物传记和我们所学过的人物传记一样吗?哪些方面不一样?2、同学轻声朗读课文,寻找不同之处。同学概括本文记叙顺序、叙事人称不一样。老师肯定同学们的答案并补充还有写作目的也不一样。二、 分析不同之处,发现更深文意。(一) 记叙顺序不一样 1、 同学认真找出本文写作的顺序,比较和一般传记的不同之处。一般的传记写作顺序是按照传主生平记叙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而本文第一段是按照方山子的生平顺序来写的,二、三、四段却是写自己被贬黄州时偶遇方山子时的所见所忆所感。这个结构可以成为经纬交错。2、请同学认真阅读二、三、四自然段,填空,理清二、三、四自然段的思路。由眼前甘于贫贱淡泊的归隐之士,
3、回想起 (少年时的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再看眼前方山子(精悍之色尤见眉间)不仅又回想到(方山子出身显赫官宦之家)从而感叹道(方山子岂无得而然哉)从此图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在眼前和过去腾挪转换,方山子过去的显赫身世和精悍能干和今天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3、 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作顺序里暗含着对比,引领我们深入思考方山子为什么遁世隐居,从而对其心志有深刻理解。(二) 、记叙人称不同全文以第一人称“我”写成。有“我”对方山子的生平的介绍,有“我”对方山子的亲眼所见、所感,有“我”对方山子往事的回忆。请大家找出文中记叙人物变化的一处细节。方山子对“我”的遭遇笑而不语。此时“我”由记叙者变成了被记叙者。从而可以说本文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写方山子,还有自己。(三) 、写作目的不同。请同学概括写作主旨。有对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自甘淡泊贫贱的赞美,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写方山子是自悲不遇。本文借传记之体,实为抒发心志的散文。三、 总结。文章所有的元素都为情感服务,情感蕴含在方方面面。四、 课堂检测:(一)、翻译下列句子。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2、余既耸然。3、见方山子从两骑。4、此岂无得而然哉?(二)、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三)、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