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8334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版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山东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案牍 勘误表 绵里藏针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B昏溃 亲和力 纷至沓来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C嬗变 敲边鼓 绿草如茵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D帐篷 哈蜜瓜 在所不惜 从普如登,从恶如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_了需要解决的矛盾。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_,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_行政开支、遏制

2、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A暴露 隔阂 节减 B暴露 隔阂 节减C显露 隔膜 节俭 D显露 隔膜 节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据专家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侧重于关注市场上涨价的商品,司空见惯了商品降价,对降价促销的反应十分微弱。B九寨沟景观非常独特,是一片如画的天地。这里的瀑布虽没有黄果树大瀑布壮观,却因飞短流长,有一种让人亲近的风韵。 C社会想要和谐稳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心中的正义之念,如果对黑恶势力一味地姑息退让,无异于为虎缚翼。D两年来,叙利亚国内战争持续不断,造成大量的平民百姓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5下列各句中,

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记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C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易安装、低成本等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D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9分,每小题3分)论文雅孙 克 强在古典美学中,雅俗

4、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人类文明进步愈大,文化层次愈高,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上古时期,典型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文质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雅适合

5、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文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而俗不必学;惟典则须学。而鄙与熟则不必学。”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

6、。“以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文雅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厌。这时如果别出心裁,有意从以前已遭摒弃的民间语言中汲取材料,用入作品中,则会产生清新出奇的效果,这正是高雅的一种表现“以俗为雅”的作品,其外在的形式特征是“俗”,而其体现出来的品格、趣味却是“雅”。这里“俗”和“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以俗为雅”的理念还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的体裁、题材、意境等领域如表现在体裁方面,古代文学家、 批评家通常推崇雅体,贬斥俗体,如民间

7、歌谣就被视为俗体而受到贬斥。但也有一些作家看到了这种体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如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雅和通俗。梁启超的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将诗分为“丈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并指出:“简单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要加上人工的美.”“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又是别一种风味的美,譬如美的璞玉,经琢磨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6下列关于“文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雅是和野俗相对的范畴,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相成。B“以俗为雅”理念出现后,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了。C文雅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明进

8、步直接相关,也与孔子影响后世的文质观有关。D引用化用古语。使语言苍古博厚,显示出丰厚的文化积累,是文雅的重要内容。7下面对雅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B任何事物都有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证。C一味讲求文采和语言,就会成“俗”;使用民间语言别出心裁,则会现“雅”。D雅和俗虽然异势,但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毛奇龄的话是为了阐明“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B梁启超将诗分为“文人诗”和

9、“民间歌谣”两类,他认为好民间歌谣纯属自然美,而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C古代文学家通常不能发现民间歌谣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俗体加以贬斥,因而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D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虽然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但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始终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莽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

10、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令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

11、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闻,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钷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递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隆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遵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

12、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注】(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传zhun)传车,驿站的车马。(饫(y)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山薮)深山密林。(茶(ni )疲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 疾:嫉妒C

13、居一年,嘉告老 居:居住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悦之,遂家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D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1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上因含容之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茶思困,颇思嘉A B C D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

14、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戏为塞外绝句(之六)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茕

16、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2)三岁为妇,靡室老矣;_,靡有朝矣。 (氓)(3)_,烟光凝而暮山紫。 (滕王阁序)(4)以地事秦,_,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5)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予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6)古来圣贤皆寂寞,_。 (将进酒)五、(12分)16.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

17、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17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4分) 张祚琼是湖北省巴东县道路养护工,今年45岁。在28年的养护生涯中,她清扫过的路面面积达5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湖北省清扫了近三遍。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她的工友都这样评价她:

18、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动模范:她的丈夫称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而在张祚琼自己眼里,既然做了一名养路工,她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出彩”把路养好,让行人车辆都能平安通过。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不超过50字)(2分)(2)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0字)(2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一介书生汤一介马海燕 王晓晔“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汤一介生于天津,湖北黄梅人,祖父汤霖是晚清进士,

19、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上世纪90年代初,应对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汤一介首先提出,中国古已有之的“和而不同”对解决当今世界、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1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需要用“和而不同”调整好

20、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关系,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如今87岁的汤一介已成新时期国学的领军者。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大,与其长谈,赞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汤一介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大师”:“我不是大师,现在没有大师,原因是我们没有提出一套理论,让世界上都承认,还没有出过一本类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影响西方世界上百年的著作。”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

21、纂工作。早在1990年,他63岁时就想做这个工程。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要做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汤一介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现代科技手段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我今后10年可以用五句话概括:一是把儒藏(精华编)编好,二要把儒学研究院做好,三是要把和现实有关的课题做好,四是要把研究生带好,五是把和国外的学术交流做好。

22、”儒藏启动时,汤一介曾表示。他的学生张广保说,“先生把时间看得很重,学生们没有问题都不敢找他,但带着问题上门请教又当别论。如果他看到你的书写得好,即使不认识你,请他作序他也欣然答应。他写文章也从不做挂名作者,只要他任主编或挂他名字的文章、书刊,他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儒藏的校勘、标点也是如此。”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有人问汤一介想没想过,可能这一生不会完成儒藏这一旷日持久的工程了。汤一介说,“(这件事)必须做,除非我根本什么也不能做了。人活一天,就要做事,只有做事

23、才能体会到快乐。 “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纵观这一生,汤一介说。19. 本文开头和结尾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20汤一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21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22汤一介先生为什么编纂儒藏?你认为儒藏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有何意义?(6分)七、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海员,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要求:选

24、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6.B(此题要从文章找到与“文雅”概念相关的语段,然后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与原文内容关系“文雅”的表述进行辨识,再做判断取舍。B“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了”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厌”,所以选B)7.C(此题要从文章中关于雅俗关系中进行辨析,可参考文章第四第五段进行仔细分辨,做出判断取舍。 A“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B“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证”的说法错,“以俗为雅”是“雅俗在一定条件

25、下也会相互易位”的典型例证;D应为“以俗为雅”的作品中“俗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所以选C)8.D(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品读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出判断。A文章第三段引用清人毛奇龄的话是为了阐明“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B “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说发错,原文为“好诗便要加上人工的美”;C不构成因果,古代文学家“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无中生有。所以选D)三、(12分,每小题3分)9.C(居,过了)10.A(A项均是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B项 代词,那;代词,自己;C项 副词,才;这样。D项 连词,虽然;连词,即使)11.C(是郡守所为;是说皇

26、帝原谅了叶嘉)12.D(文中无“劝诫人们功成身退”之意)13.(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注意重点词 “因、游、奇”和介词短语后置)(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注意“司、苦辞、逆、堪”的翻译)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

27、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县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14(1)诗中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

28、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形象2分,简析2分)(2)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双关。“满头”,

29、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答出两种即可,每种2分。分析时,首先指出手法名称,然后分析运用手法后产生的效果。要注意在分析时要结合诗意分析。)1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夙兴夜寐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犹抱薪救火 (5)申之以孝悌之义 (6)惟有饮者留其名16. (4分)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17.(4分)答案示例: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在工友眼里,她是“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动模范;在丈

30、夫眼里,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18.(1)画面中有四个人推重物前行,其中三个人推方形重物居后,一人推一球形重物走在最前面,此人身后不远处有一堆碎屑和一把插在地上的刀。(2分)(2)示例:创新才能进步;不知变通就会落后;磨刀不误砍柴工。(2分)解答第一问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解说,或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同时注意内在的逻辑性。揭示寓意时,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同时关注限制,不要超过规定字数。19. 参考答案:开头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表明他对历史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为下文写他一生致力于继承、发展、创新传统文化作铺垫。(2分)结尾引用他的话

31、,表明他对自己学术生涯的谦虚评价、对“书生”身份的自我体认:同时,照应文章题目,收束全文。(2分) 20. 参考答案:汤一介是北大教授、著名学者、新时期国学的领军者。研究执着:年轻时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思考,一生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对解决当今世界难题、人类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人谦虚:不认为自己是“大师”。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自觉发起并承担儒藏的编纂工作。珍惜时间、严谨治学、乐于帮助后学。(答出4点即可得4分) 21. 参考答案:选材典型,紧扣中心选取事例,且详略得当。(1分)叙事真实,多处运用准确的数字、引用传主和他人的话等,读来真实感人。(1分)正侧结合,更全面、更突出地展示传主的生平思想。(1分)叙议结合,有助于读者多方面地了解传主的生平事迹、贡献地位等。(1分) 22.参考答案:(1)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中国已有佛藏道藏没有儒藏,儒家经典的传承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2分)现代科技手段为大规模整理、传播儒家经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2分)(2)儒藏规模宏大,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将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资源:有利于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将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