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742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2014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专题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复习的基本思路和重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从宏观层面上必须把握的几点:1、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提法所折射出来的意思:唯物论=辨证唯物论=唯物主义知识辩证法=唯物辨证法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历史观=哲学史观 (这些提法弄清楚后,要求你在做哲学题中,第一习惯就是将题目要求的范围划出来,确定答题或思考的基本方向)2、搞清楚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原理内容,弄清楚每个原理的基本表述,防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脱节记忆,在宏观上熟悉。辨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内容:(物质、意识、规律)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 意识对人体生理

2、调节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原理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唯物辨证法所包含的内容(联系、发展、矛盾、否定) 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普遍联系的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量变与质变原理 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分析方法(或等同于矛盾观)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不平衡原理(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辨证的否定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认识论所包含的内容:(实践、认识、真理)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特点原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特点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辨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原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内容原理 (各个哲学模块中的基本原理弄清楚后,要求在做哲学题中,第二习惯就是将题目要求的范围内的原理在试卷上简单地列出来,并代入材料引导你有效地解读材料,并根据设问的分值确定答案的原理数量)二、从微观层面上必须把握一些在考查中经常直接考查的原理,学会拆分原理例如1:在唯物论中经

4、常直接考查的原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因此,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5、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例如2 唯物论中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例如3,联系观可以拆分为一下四个: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6、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注意外部条件;既要把握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的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例如4、在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原理可以拆分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

7、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还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例如5、系统优化的原理可以拆分为:整体是一个系统,部分则是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既要着眼于

8、其整体性,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统筹全局;又要把事物和系统各个部分、要素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例6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例7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原理可以拆分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例如8、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可以拆分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须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

9、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要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事物就是在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反复循环的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反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例如9辩证否定与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既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

10、发展。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例如10、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可以拆分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所谓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材料分析:*与*存在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有如下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并能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11、这种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结合材料分析:*与*相互依存的表现;转化的表现) 方法论: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要求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例如11、矛盾特殊性原理(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拆分为: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要把握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把握不同阶段矛盾各自特点,在变化发展中做到

1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要把握事物内在各方面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1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可以拆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次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例如13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拆分

13、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又不忽视次要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例如14、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拆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

14、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不同的认识对实践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积极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例如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例如16 社会矛盾基本运动可以拆分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15、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例如17、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创造者,他们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相信群众、为群众服务、向群众负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

16、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18、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原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不同人有不同价值观,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

17、选择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引人而异,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评价也会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尺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例如19、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人生的价值实现的根本标准是在于对社会贡献,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

18、途径;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三、基本原理要求记忆完毕以后,请根据这次考试的考纲进行课本知识细梳理:比如意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点一定要看书将考点逐一过关。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真理存在的特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

19、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认识过程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0、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四、微观层面上要熟悉各个哲学原理在阅读材料中信息表达的常见形式和答题的基本技巧:例如1:在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是必考点,通常它会通过“我们所面临的形势的变化”、“我们立足于什么样的现实”、“通过实际情况变化”体现出来;另外它与辨证法可以对应的原理一般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次看到“解放思想”的信息,要马上联想到后半句:实事求是。例如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考查中,材料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材料直接出现规律的字眼属于显性信息;材料中往往涉及到经济运行等信息,这属于隐性信息;特别注意:

21、规律不能和以下动词结合:改造、创造、消灭、根除等等;例如6、要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判断的标准:代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往往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气”、“火”、“水”、“土”等物质具体形态。即用可以感知到物质的某种具体形态代替哲学物质概念。基本观点:(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 (3)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5)“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在近代唯物主义却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概念。例

22、如7:要掌握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最基本技巧和最常见的谚语:(一定要记住!)技巧:体现主要矛盾的材料当中,往往包含有“抓重点”、“抓关键”、“着力点”、“重中之中”、“核心”、“中心”、根本、重中之重。材料呈现的特色是: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办事情”)技巧: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材料当中,往往包含有“抓住本质”、“看到主流”、“总的看”、“性质”等词语。材料呈现的特色:在这些材料中主次方面往往是同时呈现,而切往往还存在转折关系。(“看问题”)体现主次矛盾的谚语:“牵牛就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荷花还需绿叶衬”;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

23、的谚语:“金无足赤,人为完人”、“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例如:量变与质变的原理通常通过以下信息体现出来: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物极必反”、“欲速不达”、“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矫枉过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功亏一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泽以细流乃及远,山因累石切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载人航天经历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发展过程,将来还有神舟七号、八号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例如8、矛盾特殊性原理,常见的成语和谚语有:抱薪救火、照猫画虎、邯郸学步、火上浇油、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量体裁

24、衣、因地制宜例如9、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时要注意:(这个原理要高度重视)材料中必须能体现“共性和个性”:比如“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下,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掌握与之相关的谚语:“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抓好典型”、“先试点,后推广”。例如10、联系的知识中要注意两个判断: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这种提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提法:两个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必须是有条件的;细节决定成败 以下细节你掌握了吗?u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

25、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5u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6u 哲学的任务:哲学能在人生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6u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u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8u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9。u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含两个方面:p

26、10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u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型)p12u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16u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u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体现: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哲学对时代的塑造、指引功能p17u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三个客观条件:自然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

27、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u 马哲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最显著特征:实践性)p20u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创造性回答。)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三、科)。P23u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u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

28、u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运动p32u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p35u 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p36u 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37u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P39u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40u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是直接现实性活动.p42u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P42u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29、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u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u 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u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51u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p51u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事物的联系,

30、它们都是客观的p55u 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P56u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57u 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u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58u 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59u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P53u 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P60u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31、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P6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u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P66u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p67u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转化,事物性质就改变了。P72u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国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74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

32、特殊本质。u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P75u 辩证法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原因)(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它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就变成没有存在的理由了。(2)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也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也就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p77u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P78u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

33、新等各方面创新。P79u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83u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88u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实践观点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P88u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P89u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三个方面。上层建筑包括:(1)思想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意识形态;(2)政治上层建筑:

34、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P90u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92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u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u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920 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35、,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P95u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贡献),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索取)。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96u 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P96u 价值观的本质: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P97u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P99u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p99u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即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因人而异,站在的立场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主体差异性)u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

36、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价值标准。P101u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P102u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P103u 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P105u 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P105高考政治易错知识集锦u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u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u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正确的)u

37、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u 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u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u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u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实践)u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u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人脑)u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u 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或者物质和意识始

38、终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但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u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不一定正确,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u 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u 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正确的意识)u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u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u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u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

39、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u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存在着联系)u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u 人们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世界上不存在着孤立的事物)u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u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u 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u 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不能以时间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u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40、是现象)u 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不能)u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随着它所依赖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u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u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立统一)u 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只是矛盾分析方法之一)u 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特殊性)u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u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

41、矛盾规定的。(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u 主次矛盾的转化决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矛盾主次方面转化)u 矛盾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重点,统筹兼顾次要矛盾)u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质变可以是发展,也可以是向后、倒退的变化)u 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u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u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u 只有正确的认识(意识、社会意识、理论)才会对客观事物起作用。(错误的意识能客观存在起阻碍作用)u 认识来源

42、于书本和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u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客观世界)u 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u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先导)u 辩证的否定就是肯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u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u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立即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u 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u 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正确的或崇高的)u 价值观人

43、人都有,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不一定相同)u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非对抗性 改革)u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根本动力是两大基本矛盾的推动)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凡唯物主义都承认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5、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 客观与主观相符合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要借助于 (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7、人们可以发现

44、、揭示、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 8、获得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两个具体途径9、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10、当 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1、 的运动、变化发展12、 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 普特关系 关系关系13、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4、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性15、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是 、 ,核心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是 唯物辩证法主张 形而上学主张 ;根本分歧是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民族进步的灵魂、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坚持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发展不平衡性

45、的两种表现16、坚持重点论就是集中全力解决主要矛盾17、人生价值是 与 的统一,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主观条件1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崇高理想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辨证唯物论:(物质 意识 规律) 辨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否定)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 意识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 认识 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 物 辩 证 法:

46、 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辩证否定)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哲学前言1.产生.作用 2.含义.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3.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4.马哲的产生.特征.中国化 1、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论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观) (1)物质决定作用(2)、意识能动作用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4、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论 2、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实践观)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3、系统优化生活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与 发展观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哲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学 辩证法1、 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2、 矛盾普遍性3、矛盾特殊性矛盾观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5、主次矛盾关系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7、两点论和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否定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 历史唯物主义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观 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