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635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卷(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四川内江二模)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中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A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解析:选D魏源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故A项错误;龚自珍和魏源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魏源的思想影响了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中国的

2、落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2(2019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解析:选A材料中曾国藩对儒学的认识,说明当时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是有理论依据的,故A项正确;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矛盾是对西学的态度,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挽

3、救民族危亡,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曾国藩仍是以中学为根本,不是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故D项错误。3(2019届河南郑州三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解析:选B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冯桂芬主张“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B项

4、正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冯桂芬的主张只是有西方的“民权”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4(2019届湖北武汉调研)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个例,“矛盾不可调和”表述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表达了康有为变法

5、革新的决心,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固执与缺乏变通,不能有效争取更多实权派的支持,故B项正确;1895年维新派主导的社会改革尚未正式开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维新思想在宣传过程中遇到阻力,故D项错误。5(2019届河南郑州二模)1903年,梁启超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提到“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材料反映梁启超()A对帝国主义本质有初步认识B强调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夺C认为海权决定海上商业发展D意在强调海权对国家的重要解析:选D材料强调海权与中国前途问题,重点不在于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海权的重要性,不是与外国人进行商业争

6、夺,故B项错误;材料“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不能等同于海权决定海上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据材料“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海上权力关乎商业势力进而影响国家实力,故D项正确。6(2019届四川达州一模)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解析:选C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错误;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

7、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明显的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7(2019届山西百日冲刺考试)1915年,陈独秀撰文表示:“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A法律应保障个人自由平等权利B借鉴苏联的经验以实现自由平等C实行分权制衡以维护宪政成果D实现主权在民必须根植中国传统解析:选AA项表述与题目中“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相符,故A项正确;“苏联”的

8、称谓始于1922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分权制衡,故C项错误;题目中涉及的是国法与个人自由、权利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8(2019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解析:选B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据材料“中国早

9、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B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9(2020届河南安阳毕业班第一次调研)1926年,台湾同胞举行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纪念会,著名活动家蒋渭水向大会呼吁:“孙中山临终之时,尚连呼和平、奋斗、救中国数十声。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这说明当时()A孙中山已成为民族主义化身B台湾同胞对国家领袖的敬仰C蒋渭水身居台湾国民党要职D两岸同胞对国家命运的

10、担心解析:选A根据材料“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可知,孙中山努力唤起了有识之士的救国意识,体现了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涵,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对孙中山思想的重视,B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蒋渭水对孙中山思想的重视,“两岸同胞”说法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10(2019届湖北武汉调研)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

11、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析:选A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建设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这些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民主主义的践行,故D项错误。11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

12、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解析:选D材料强调中国模式与他国模式的关系,没有反映出中国模式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说明中国模式不能被简单复制,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中国“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这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故D项正确。12(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新中国

13、成立初期,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插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 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工人对提升自身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并且题干中没有述及扫盲教育的结果如何,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工人迫切要求通过扫盲教育来提升自身生产技术的能力,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而不是政治建设的开展,故B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工人对扫盲教育意义的感想,充分反映出工人对提升自身生产技能的迫切需求,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反映了工人对扫盲教育的迫切需求,

14、而不是对经济建设的需求,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

15、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

16、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13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可知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由材料“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可知辛亥革命后西方列强通过支持各派军阀不断侵略;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从而推

17、动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由材料“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推动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材料“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救亡图存的新方式,因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因素之一;由材料“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可知近代教育发

18、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人才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由材料“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由材料“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史实得出马克思主义

19、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答案:(1)因素: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西方列强不断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2)特点: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意义: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批影响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14(2019届广东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传统社会体制下,士人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科

20、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除进入政府体制内部外,还有相当多数的士人选择创办实业,或者投身新军担任官佐,再或者转向新学领域充当教职、襄办学务。摘编自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士人的分化流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主要围绕科举制废除后,近代士人的分化流动这一论题进行阐述。作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士人的分化流动”“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其次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士人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及科举停废

21、后士人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可以明确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变化的表现。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士人的分流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论题一:晚清士人分流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阐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新式学堂学生和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近代科技、军事知识,在外交、国防、洋务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甲午战后,张謇等拥有科举功名的士人放弃仕途,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感召下,创办民族工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清末新政期间,一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士人加入同盟会和新军,成为推翻清政

22、府的重要力量。综上,晚清士人分流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论题二:士人分流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阐述:清末,梁启超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提出“新民学说”,主张培养具备现代国民意识的新国民,对民众进行了思想启蒙。鲁迅留学日本,注意到中国人的麻木心态对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于是立志救治中国人的灵魂。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创作新文学的第一批白话小说,攻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和中国人的劣根性,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综上,传统士人接受新学知识,首先实现自我启蒙,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其他群体产生引领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论题三:晚清士人分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阐

23、述:洋务运动推行过程中,面临技术、人才匮乏的困境,鉴于此,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造就了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知识群体。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等人毅然放弃仕途,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转型成为民族资本家。辛丑条约签订后,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传统士人失去进身之阶,分流速度大大加快。综上,晚清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士人分流。论题四: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士人集团选择的差异性。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对西方军事技术有直观感受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引进西方机器工业来实现富国强兵,与此同时,政府内部以倭仁等为代表的对西方文明缺乏直观感受的顽固势力则力主用传统的方式维持统治,造成“体用之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20世纪初,在面对清政府是否值得拯救、中国适用哪种政体时,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的民众尚未觉醒,不具备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条件,主张在中国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认为清政府已彻底腐朽,无法挽救,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因此,近代中国士人群体在面对危机时出现不同反应,与国情的复杂性和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均衡性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