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534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弄懂选文所要表达的主题。2、 通过理解选文内容,对孔子形象有进一步理解。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把握5则选文所展现出的孔子形象。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大意。2、 梳理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涵。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 导入:关于孔子形象的探讨。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通过以上讨论,我觉得我们对于孔子还只是流于表层,今天开始,我们要通过对论

2、语中选出来的这一系列文章的学习,了解一个真实的孔子,去体味孔子身上的那些人性的光辉。二、 检查预习:1、 翻译课文的作业。2、 相关文言知识补充。三、 梳理整合:1、 课题理解:本课的课题其实就是文中选出的一句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翻译。指出本句的言外之意:天下无道 孔子积极参与社会变革2、 学生活动:查找课文,看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能展现孔子的什么特点?选文: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背景:被人嘲讽,不被理解,无奈失落。表现了孔子积极投身社会变革的态度,虽然无奈,但积极去做。3、 探讨活动:孔子为

3、什么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呢?请梳理课文,用原文中的话来解释。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不满社会动乱的状态,想积极投身其中,推动社会变革。也维护了君臣之义。虽受鄙视,受排挤,但依然坚持。4、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坚持正义,勇于承担。四、 深入探讨:1、 文中除了孔子,还出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可以分成几类?请速读课文,分类梳理。仪封人小官员 晨门普通人长沮、桀溺、接舆、丈人贤士、隐士2、 探究活动:这些人对于孔子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分别梳理这些人对孔子的评价,加以概括。(1)

4、长沮:“是鲁孔丘与?”“是也”“是知津矣!”探究:为什么长沮会说孔子“知津”呢?讽刺。意为孔子周游列国,应该熟悉地理。(2)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探究:桀溺所提到的“辟人”与“辟世”有什么区别呢?辟人,是躲避不想见的人;辟世,是逃避现实。由此可见,孔子辟人,是积极参与社会变革,虽困难重重,但依然前往;而辟世,是对现实的逃避。(3) 接舆何德之衰?今之从政者殆而!探究:接舆为什么要躲避孔子?不愿意相见。(4) 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探究:荷蓧丈人为什么对待子路很好,却不愿意见孔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所以对子路尽其礼节,对于孔子

5、,则满是不屑。(5) 仪封人、晨门对待孔子怎样?仪封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晨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对孔子满是赞扬和敬仰。(6) 探究:这些人对待孔子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孔子看到社会的动荡无德,想要改变社会,他的态度是积极参与。想要改变社会,就必然要有能实施自己理想的平台,因而孔子的态度是积极参与社会,努力求仕,这样才能有改变社会的用武之地,才能让设为向着自己希望的状态发展。长沮那些人,和孔子一样,看到了天下的无德,但认为社会太过广大,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于是退而辟世,他们对于孔子也不理解,人物他不过是济济于名利而已。像仪封人和晨门这样的普通人,则能看到孔子的奔走呼号,以及这个社会的阻挠,所以,对其德行是景仰的,对其行为是钦佩的,知不可为而为之,便是这种景仰的体现吧。五、 总结:从这些选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透过他头上圣人的光环,我们在这样几则选文里,可以看到孔子的担忧和无奈,可以看到孔子的坚持和执着,同样可以看到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或许“圣人”离我们太远,但孔子身上作为人性而存在着的闪光点,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吗?六、 作业:搜集素材,看历史上或者现实中还有哪些人物也和孔子一样,具有“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