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二模整合试卷一、句子默写(共1题;共5分)1.默写填空。 (1)闲来垂钓碧溪上,_。(行路难(其一) (2)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3)春蚕到死丝方尽,_。(无题)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鱼我所欲也) (5)毕业临近,可用所学的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_,_”来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二、对比阅读(共1题;共9分)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
2、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宋代文人欧阳修、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是() A.都描绘了春季的大自然阳光明媚的美好景象。B.作者都亲历了文中描写的美景,并触景生情。C.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人生志趣,情景交融。D.都是作者遭受贬谪之后,写文章与友人共勉。(4)两文都写到了“乐”,(甲)文“太守之乐其乐也”突出作者_的思想;(乙)文“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作者_的追求。 三、课外阅读(共1题;共6分)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
4、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注)戴不胜:宋国大夫。傅:教导,教育。咻(xi):喧扰,吵。求其齐:要求他说齐国话。庄岳:齐国的街里名称。(1)解释下列加点词。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_使之居于王所_(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在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
5、,君王会做不擅长的事吗?B.如果在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C.如果在王宫里,长幼尊卑都教育薛居州,君王会对薛居州不好吗?D.如果在王宫里,长幼尊卑都教育薛居州,君王会对众人不好吗?(3)楚人之子学齐语,学不好是因为“_”,但让他生活在齐国,结果是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孟子希望戴不胜明白的道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B.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C.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D.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9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和做胡绳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
6、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
7、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增加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
8、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多次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
9、年代。这些方法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1)段指出两种现象:空想、死做,以及一种错误观点_。针对以上内容,作者提出中心论点_。 (2)将第段画线部分改成条件关系的复句。
10、 (3)第段主要运用_论据,论证了_的观点。 (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想和做”是并列短语,但第段似乎只侧重于“想”,不恰当。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点45米的佐罗(注)朱成玉男孩崇拜佐罗,喜欢看一切和佐罗有关的电影和画报,买佐罗的面具,像佐罗一样击剑,他想长大以后能像佐罗一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他从心里瞧不上那个身高只有1.45米,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从上幼儿园开始,男孩就不喜欢父亲送他上学。偶尔父亲送他,也是刚到了校门口便远远地躲开。有时候被眼尖的同学看见,问他那个矮子是谁,他就有些脸红,支吾着说是他家的远房亲戚。连邻居家的狗也是欺人的,见到别人不咬,偏偏
11、见到他的父亲便格外叫得凶,仿佛要把他撕碎似的。每次,父亲都会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男孩渐渐长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楞小子,刚进中学就打架斗殴,替班级里的女生出头,和那些来学校闹事的社会小混混们打架,经常是鼻青脸肿的回来,女生们却欢呼雀跃,他成了女生心目中的英雄。父亲的奇特造型,被一个来这里拍电影的人相中了,要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父亲喜出望外,他正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没想到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父亲在那部戏里只有一个镜头:从五层楼高的地方跳下去。这是个很危险的动作,父亲试了好几次都不敢跳,导演急了,开口骂了起来。父亲闭上眼睛,一咬牙,一个跟头跳了下去,像个球一样落到地面的垫子
12、上。好半天,他还不敢睁开眼睛,在那里一个劲地瑟瑟发抖,引得周围人一阵哈哈大笑。男孩再也受不了他的懦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摊上这样一个父亲。终于,在他和父亲的一次争吵后,他大声地质问母亲,怎么找了这样一个窝囊男人?母亲竟然含泪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撒手人寰,怀孕的母亲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是他,这个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常常暗地里接济母亲,时间久了,母亲遂对他生出了感激之情,就这样过到了一起。他像拣了元宝一样乐不可支,对她和孩子疼爱有加,自己却拼了命地挣钱养家,一直到现在。男孩的心受到了震动,躲进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起来。一天傍晚,男孩在放学
13、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他顺着喊声跑了过去,他等来了让他热血澎湃的时刻:一个女人遇到了劫匪,劫匪手里还拿着一把刀。他下意识地从路边拿起一根棍子,挡住那个劫匪的去路,让那个劫匪交出女人的皮包。劫匪打量着他,看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怒不可遏地吼道,滚开,不然老子捅了你。他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惧怕,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劫匪从自己眼皮底下溜之大吉,那样他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因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佐罗”!他咬了咬牙,内心战战兢兢却不肯让路。劫匪被惹急了,握着刀子扑过来,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黑影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了过来,把那个劫匪撞翻在地,劫匪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刀子已经被夺了下来,并架
14、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呆愣在那里的男孩忽然听到那人喊:“儿子,快过来帮忙。”并让那个女人马上报警。这时男孩才看清,这个英勇无比的人,竟然是他的父亲。原来,父亲看他回家晚了,有些担心,就顺着这条路来迎他没想到来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警察们有些不敢相信地看了看父子俩,想不明白眼前这个1.45米的人是怎么制服凶悍的劫匪的。父亲说,不管那么多了,我怕他拿着刀子伤到我的孩子,所以就拼了命。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身的冷汗被风吹得凉飕飕的,却不忘冲着男孩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男孩跪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表现太神勇了!”男孩在心底默默地想,“即使佐罗
15、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男孩从此不再打架斗殴了,因为他知道, 。男孩开始敬仰和爱戴这个只有1.45米的身边的佐罗。(有删改)(注)佐罗:影片佐罗中英勇威猛的男主角,是锄强扶弱的义侠。(1)男孩因父亲_、_而瞧不起他。 (2)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在文中有多处体现,如第段。还可从文中找出一处动作描写:_,该句体现出男孩_的心理。 (3)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横线上填写一、两句恰当的句子。 (5)第段、第段的两处画线部分若改为“父亲”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3分)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根据微信官方数据,截至201
16、8年,55岁以上的微信活跃用户数量为6100万。他们平均每天花费1.37个小时在微信上,仅比青年人少0.49个小时。微信不仅满足了中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也帮助他们和子女、朋友随时联系。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这些中老年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一些在人们印象中年轻人专属的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等微信功能,中老年人也在逐渐掌握。(材料二)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指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或疑似上当受骗)的比例为67.3%。报告还公布了以下调查数据:(1) 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截至2018年,中老年人成为微信最活跃的用户群。B.中老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比青年人少
17、0.49个小时。C.中老年人使用微信既能获取信息又便于联络他人。D.部分中老年人能够逐渐熟悉并使用多种微信功能。E.部分中老年人使用微信的能力已逐渐接近年轻人。(2)(材料二)的表二是对表一中受骗者的后续统计,请为表二加一个表头。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之后,你有什么想与家里的老人交流的?请拟一条微信发给他(她)。 六、作文(共1题;共5分)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总记着的日子可能是自己的生日、开学的第一天、大考的日子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多的人、事、物走进我们的生活里,关于他(她/它)的日子也令人印象深刻。请以“那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不少于60
18、0字。2)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 不得抄袭。答案解析部分一、句子默写1.【解析】【分析】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既需要背诵、理解和记忆,也需要书写正确。如“蜡炬、婵娟”等。 故答案为:(1)忽复乘舟梦日边 (2)露从今夜白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贤者能勿丧耳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二、对比阅读2.【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本题中,注音:
19、乐:欢乐。以:用。述:记述。“述以文”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调整语序为“以文述”。 (3)A.有误。甲文“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并没有描绘春季的大自然阳光明媚的美好景象;B.有误。乙文作者以想像虚写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范仲淹并没有去岳阳登上岳阳楼;D.“都是写文章与友人共勉”有误。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
20、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岳阳楼记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醉翁亭记作于作者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没有“与友人共勉”;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醉翁亭记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
21、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故答案为:(1) 范仲淹 (2) 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3) C (4)1、与民同乐2、以天下为己任【点评】 (1)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 (2)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3)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涉及的内容和原文进行比较,加以理解,注意每
22、一个选项概括的内容是否正确。 (4)首先要读懂文言文,再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每一篇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语言要简洁。【参考译文】【甲】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
23、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乙】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
24、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课外阅读3.【解析】【分析】(1)句意为:领他到齐国临淄的闹市街巷之间住上几年。数:几;句意为:让他居住在王宫中。居:居住。 (2)重点字词:“皆”,都;“薛居州”,像薛居州一样的人;“为”,做;“善”,好事。翻译为:如果在
25、王宫里,无论长幼尊卑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故选B。 (3)第一空根据“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个齐国人辅导他,众多的楚国人高声喧哗,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得出:众楚人咻之;第二空根据“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领他到齐国临淄的闹市街巷之间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得出:一直说齐语 (不再说楚语)。 (4)根据“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一个齐国人辅导他,众多的楚国人高声喧哗,即使每天鞭
26、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如领他到齐国临淄的闹市街巷之间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分析得出:环境是影响孩子学齐语的重要因素。根据“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分析得出:环境是影响宋王做善事的重要因素。据此分析,本文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故选A。 故答案为:(1)1、几2、居住(2)B (3)1、众楚人咻之2、一直说齐语 (不再说楚语)(4)A【点评】 (1)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
27、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根据题干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首先要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准确的翻译出文章,再根据题干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概括的内容分析比对,注意细节上的差别。【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想让你的君主向善吗?我明白的告诉你。譬如这里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人辅导他呢,还是找楚国人辅导他呢?
28、” 戴不胜说:“找齐国人辅导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辅导他,众多的楚国人高声喧哗,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如领他到齐国临淄的闹市街巷之间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让他住在王宫中,在王宫中的人,如果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主和谁做不好事呢?王宫中的人,如果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王和谁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君主怎么样(又能对宋王起到什么作用)?”四、现代文阅读4.【解析】【分析】(1)结合第三段“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
29、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可知,指出了一种错误观点: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是值得赞美的。论点是能够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位于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可以结合文章中关键词句概括总结。文章题目“想和做”是论题,文章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结合第五段“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可知,得出观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一定要联结起来。 (2)条件关系的复句:指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无条件句两类,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句和必要条件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无条件句中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
30、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句中必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条件关系复句使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充分条件;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必要条件。两个分句:从实际出发;想和做联结起来。结合“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可知,“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必要条件,应该用关联词:只有才。故句子改成: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将想和做联结起来。 (3)结合“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
31、又不理解了”“例如开会,演说,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等内容可知,有人物,有情节,可判断是事实论据。结合“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可知,这里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学习角度论证想和做要联结起来的观点,结合“除了学习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组织班会和学术团
32、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可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课外活动中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观点。故这一段举出事实论据证明了在学习和种种课外活动中都要“用思想”,想和做要联结起来的观点。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答题思路:可以从文章的论证思路角度来分析。文章第一、第二段分别举出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空想和死做。第三段则指出人们对于这两种现象的不同态度:批评空想,却赞美死做。故作者更针对当前这种错误的认识展开议论。结合第七段“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因
33、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等内容可知,这样死做的现象在学校里非常多,并且似乎会得到大家的赞美,故作者对这种错误意识更重视,认为纠正这种错误意识更重要,而空想已经是普遍认为错误的行为了,没有太多的谈论的必要性。因此结尾处更强调要去“想”,想怎么做,突出写作的针对性。结合第八段“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可知,文章结尾要总结全文,再次陈述观点,突出了“想”的内容是“自己做过的事”“做事得到的经验”,“想”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强调两者要联结起来,与题目呼
34、应。故第三段的论述是恰当的。 故答案为: (1)1、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是值得赞美的2、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一定要联结起来 (2) 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将想和做联结起来。 (3) 1、事实论据2、在学习和种种课外活动中都要“用思想”,想和做要联结起来 (4) 恰当。第段中“想”的内容是“自己做过的事”“做事得到的经验”,“想”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强调两者要联结起来,与题目呼应。第段的内容表明人们普遍认为死做是值得赞美的,作者更侧重于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展开议论。第段指出死做这种现象在学校里比比皆是。因此结尾处更强调“想”, 突出写作的针对性。【点评】 (1)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
35、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 (2)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3)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4)并列短语又叫并列词组,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或数量词等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5.【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根据“他从
36、心里瞧不上那个身高只有1.45米,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概括为:身材矮小;根据段“每次,父亲都会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概括为:性格懦弱。 (2)从文中找出一处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在男孩的眼中,他的父亲矮小且性格懦弱,但是男孩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父亲的态度有所改变。在面对劫匪,矮小的父亲拼命保护了男孩,这种奋不顾身的勇敢行为改变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男孩的动作出现在段“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身的冷汗被风吹得凉飕飕的,却不忘冲着男孩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男孩就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中,男孩
37、的动作描写“男孩就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轻轻地擦”表现男孩对父亲的心疼;“跪”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敬重和感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敬佩。 (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原来,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撒手人寰”补充交代了男孩的身世;“是他,这个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常常暗地里接济母亲,时间久了,母亲遂对他生出了感激之情,就这样过到了一起”交代了父亲对这对母子的照顾、呵护及父母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父亲的善良、朴实、敦厚。为下文男孩对他情感的变化作铺垫。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波澜起伏。 (4)本题考查情境补写。作答此题,要读懂上下文
38、,结合语境补写。联系上文段“表现太神勇了!男孩在心底默默地想,即使佐罗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可知,男孩对父亲的看法彻底发生了转变,觉得父亲“太神勇了”;结合下文段“男孩开始敬仰和爱戴这个只有1.45米的身边的佐罗”可知,男孩对父亲的理解从外表过渡到了爱和精神品质;“即使佐罗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表明男孩对英雄的认识有了变化。据此补写。示例:那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关键时刻的勇敢与担当。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段“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矮人一头”写出了父亲外表的缺点,男孩如此称呼父亲,语气中充满着瞧不起。表现了男孩先前对父亲的鄙视。第称父亲为“只有1.45米
39、的佐罗”:“佐罗”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是男孩崇拜的英雄;“只有1.45米的佐罗”虽然“1.45米”写出父亲的矮小,但是修饰“佐罗”,鲜明地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在他眼中父亲如同佐罗一样勇敢,令人敬仰和爱戴。原文画线部分能更鲜明地体现出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而“父亲”一词后则无法体现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 故答案为:(1)1、身材矮小(体型奇特)2、性格懦弱 (2) 1、男孩跪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2、心疼、敬佩、感激等 (3)补充交代了男孩的身世及父亲对这母子的照顾、呵护,体现了父亲的善良、敦厚,为男孩对他情感的转折作铺垫。 (4)原文:那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
40、敢里,包藏着深深的爱。要点:对打架斗殴有正确的认识;对勇敢(行侠仗义等) /英雄(佐罗)有新的认识(即对父亲精神品质的理解)。如,打架斗殴不能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要有担当。 (5)第段“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表明男孩眼中父亲既矮小,又让他瞧不起,这样的称谓表现了男孩原先对父亲的鄙视。第称父亲为“只有1.45米的佐罗”,父亲仍然是矮小的,但父亲长年对母子的付出、为了所爱的人奋不顾身的行为改变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在他眼中父亲如同佐罗一样勇敢,令人敬仰和爱戴。原文画线部分更生动地体现出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改为“父亲”后则无法体现。【点评】 (1)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
41、回答。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概括。 (2)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插叙的作用:补充交待了;为下文的做铺垫;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 (4)补写的语句,要符合语境,所以要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补写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5)要理解文章的内容,从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去分
42、析,人物称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态度。五、综合性学习6.【解析】【分析】(1)A.有误。根据“截至2018年,55岁以上的微信活跃用户数量为6100万”分析,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老年人成为微信最活跃的用户群”的信息。B.有误。根据“他们平均每天花费1.37个小时在微信上,仅比青年人少0.49个小时”分析,不是“中老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比青年人少0.49个小时”。故选AB。 (2)考查为图表拟写表头。根据图表调查的类型分析,由“不寻求帮助、向子女求助、向朋友求助、报警求助”分析,这是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后的处理或应对方法,据此分析拟写表头即可。 (3)首先了解材料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向
43、家里人拟发微信。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中老年人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大,微信成为他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一些微信多功能,中老年人也在逐渐掌握。材料二,通过表格向我们介绍了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类型和应对措施。据此,我们可以向家里了老人发关于介绍微信功能的信息,或介绍互联网上当受骗的类型和科学有效的处理办法,提高老人的警惕等。语言要委婉,有礼貌。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内容,表达合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B (2) 中老年人网络受骗后的处理/应对措施 (3) 对象意识内容要点:关心类,如耐心指导,帮助老人使用掌握微信功能等;提醒类,如要提防上当受骗,特别是免费、优惠之类的信息,一旦发现受骗,要及时
44、告知子女或报警,寻求帮助等。【点评】 (1)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第四步: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2)加表头主要看表格反映出的是什么,表现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表格反映出了怎样的关系。 (3)要注意微信发的对象,还要注意语言措词,不能随意发挥,还要注意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六、作文7.【解析】【分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注意审题,本次作文的导语其实是对于题目中的一个词“值得”,进行了一些启发,也提出了要求。导语前半句说,值得记住的日子可以是“生日、开学的第一天、大考的日子”,但要注意这些是“小时候
45、”的我们该关注的,立意上比较低,所以如果没有很特别的纪念意义,不该作为我们的第一选材内容。而后续导语提示的“关于他(她/它)的日子也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回忆生活印象深刻的经历,淡化那个日期,才是“值得”的真正意义所在。题目中的“那个”一词规定了日子的数量,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更偏向短时突发事件。且“日子”的含义看似是一整天,但作为事件的承载,应进一步细化。可以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可以是某个人让这个日子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是一个事物让平常的一天变得有意义化抽象为具体,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值得”一词是文题的立意点所在,而值得记住的原因,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对于同学们而言,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可以从情感上抚慰,及精神上的启发这两类抓取。如:让我感受到“温暖、震撼、内疚、幸福”的一天;让我学会“乐观、坚强、勇敢、放下”的一天。要以情动人,这就需要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用形象的文字去描述,用生动的细节去再现,抒写一片真情,力求文章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点评】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读懂标题的内涵。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