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915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福建省福鼎二中高一语文《一剪梅》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剪梅李清照品味音韵美结构特点: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双数句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处,可借助意象和韵脚记忆。朗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来,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这首词在黄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婚后不久外出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

2、情的。伊世珍琅缳记说:易安结缡(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便以送之。背景简介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景、情;主观、客观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

3、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

4、印的爱情。写自己相似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探究同样写愁,比较一剪梅与声声慢有哪些不同之处?大而言之:知人论事、体会诗象、诗意、诗情小而言之:1、抓关键词

5、体会;2、体会诗的修辞手法;3、体会诗的言外之意;4、体会诗的感情色彩。诗歌鉴赏方法花:“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没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声声慢:“雁过

6、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2、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明确: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两处闲愁:可见两心如一,心心相印)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愁情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

7、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作业将一剪梅改写成一篇散文。谢谢再见2010.05明确:从词的意象角度分析(1)“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2)“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8、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BACK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BACK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运用想象和联想)BACK明确: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BACKBA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