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蝙蝠和雷达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
2、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
3、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使学生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被探索出来的,科学家又是如何仿生创造为人类造福的。对蝙蝠利用超声波飞行,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
4、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鸟儿们在天空飞行,但它们并不能停留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不动,可是蜻蜓不同,它能停留在空中,呆上好几个钟头。为什么蜻蜓有这种独特的本领呢?科学家们经过对蜻蜓的观察,仿制了能悬浮在空中的飞机直升机。这种科学就叫仿生学。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会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仿生科学有关的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
5、文,排除字词障碍。教师检查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课题拓展法说明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三、学生自主学习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修辞手法,请练习反问句的读法。()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介绍蝙蝠对黑夜飞行的擅长。“极细”一词说明障碍物很小,“灵巧”说明蝙蝠动作灵活,是黑夜飞行的高手。()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是反问句,通过反问提出质疑,语气
6、强调,从而引起后文对蝙蝠是否能在黑夜看清东西进行探讨。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3学生交流自读情况。请学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有了试验结果,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反复研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试验的结果只能是第一手材料,只是表面现象。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反复研究”,探索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科学结论。“终于”一
7、词说明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飞行的秘密。那么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二、合作学习,突破重点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小组代表反馈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学生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指导朗读
8、第、自然段,让学生学习以上(以前)对课文的学习方法,自己设置一两个问题,并自行解决。教师对学生的自行提问及解答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要多多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三、拓展延伸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四、写生字认读生字。提出难写的字。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给生字组词。抄写生字词。五、总结全文指名朗读全文。教师小结:本文介绍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指出雷达就是模仿蝙蝠这一功能而发明制作的,并解释了雷达的作用及原理。在内容上,文章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学完全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聪明、伟大,另外要多留心自然界中的某些生物,看能否从它们身上的某一奇特功能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