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读准字音,记准字形。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
2、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大与小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理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
3、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
4、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
5、下的。 (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
6、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