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
2、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
3、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
4、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
5、,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看看老师家乡的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 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二、检查字词,反馈预习 1. 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领读生字新词,注意“浙、蜿”
6、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 3.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 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2. 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
7、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 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 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8、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
9、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 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 师生交流、反馈。 5. 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金华双龙洞风光图片或视频。 2.抄写文中表现孔隙窄小特点的句子。 板书设计 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 外洞 见闻 孔 隙 : 窄小 感受 内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