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闸2019年教师晒课教学设计青铜峡市沈闸 杨志荣授课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特点和创造的魅力。2通过语言文字的体悟,以及切苹果的实验,充分感受创造的魅力。3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并渗透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
2、有关事例。教学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课后8个词语,指名2人在黑板上完成,师生评议;2、齐读课文。(老师刚刚发现有些同学读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让他(她)来读一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1、2自然段:要求数数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从这几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2句,读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从哪看出来的?【报告新闻、显示本领】2、当小男孩要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会这么说?(“
3、我”很清楚苹果里一定就是苹果核了,甚至觉得小男孩幼稚。)(师)故事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的,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讶了。三、品读课文第二段1、默读第3、4自然段:要求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的图案的相关句子(我们通常的切法都是从顶部切刀底部,而他却是拦腰切下去.“五角星”出现了。)2、当“我”见到“五角星”时,表情是怎样的?(惊讶、惊奇)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真的、果然、却从未见过、更没想到)3、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的语气)四、研读第三段1、推荐1人读第5自然段;2、读了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指名说)(1)“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用上文词语回答:
4、拦腰切下去)(2)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不确定、猜测)那该怎么读呢?(3)第24句说的是“我”的感慨:“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一句中,尤其是“魅力”一词如何理解?(能够吸引人的力量,吸引力)因为拦腰切苹果的人太少,而且还能发现“五角星”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它有魅力。(4)“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一句中的三个“传”可以看出魅力之大,感染我们每一个人。(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了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一句中引导学生思考:往大了说是什么呢?从而感受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道理。五
5、、总结延伸:在我们通过的故事中,也有许多具有创造力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司马光砸缸、田忌赛马.)有了这种“创造力”(把已有积累的只是和经验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五角星”,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是事情,有魅力的东西都来源于创造力。六、布置作业1、用“清晰、魅力”等词语造句;2、背诵第五自然段;“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
6、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回家后,跟父母一起亲手见证这个“奇迹”。(鼓励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板书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