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398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

2、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知识与技能: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

3、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会写生字词。2.学习课文,体会“痛失父亲”部分。教学过程:一、引入。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3说说在书信的正文部分都写了些什么?4列出叙述顺序。三、细读课文,体会“痛失父亲”部分。1.交流: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评价一下爸爸。2.讨论:从加利对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中你读懂了什么?3.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4.课件出示相应句子,指导学生朗读。5.学生反复朗读,谈

5、自己的体会。四、课堂小结。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2学习课文,体会“世界并不和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有感情地朗读痛失父亲部分。二、以读悟情,体会“世界并不和平”。1.师导: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2.自由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3.引导交流。4.师导:环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列举具体事例说说吗?5师导:当大量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你作何感想?6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句子,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思考:我的爸爸是在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正文部分的一、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问题,并画出有关对爸爸描写的句子。)2、我能体会到雷利失父之痛3、感悟世界并不和平四、拓展延伸。1.指导朗读:让我们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再次朗读课文。2.你们想对这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可怜的孩子说些什么呢?3.阅读有关和平的诗歌。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也写几句呼吁世界和平的话吧!小组讨论交流:作为新世纪的儿童, 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五、作业。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