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苏教版 .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255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苏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苏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苏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测试题(A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m y qi lng di mn w j w sh hn cho t xin j x hun tng t n 二、辨清下列字的字形,并分别组成词语。(5分) 怜( )梯( )叮( )柜( )崖( ) 邻( )递( )盯( )拒( )涯( ) 三、填空。(5分) (1)人心齐,()。独脚难行()。 ()水涨船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四、按要求写成语。(分) 、描写植物的成语: 、描写鸟的成语: 五、缩句。(分) ()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 我的泪珠大颗地落在

2、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六、修改病句。(分) () 学校正在足球竞赛活动。 () 通过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改进。 七、按要求写句子。(分) 、在()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分) 夏天游泳,()舒服,()凉快。 、改为被动句。(分) 他在沙滩上把鞋子脱了下来。 、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分) 、期中考试过后,刘红艳发现自己有一道应用题做错了,难过得哭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准备这样安慰她:(分) 八、课内阅读。(分)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 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 一听到它们的叫声 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我一直没有学到

3、公冶长的本领,()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 、 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分)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分) 、 小作者听到画眉、黄莺、百灵的叫声,会做出怎样的猜想,编织出怎样的故事,请你选择其中一种鸟,替作者写出来,好吗?(分) 、 你喜欢什么鸟,请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好吗?(分) 九、课外阅读。(分)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他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

4、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

5、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要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 用“信”组词。(分) 、 打开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的表情各不相同:大徒弟,可见他。二徒弟,可见他。(分) 、 在技术上两个徒弟谁高一些?老锁匠选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的理由是什么?(分) 。 、“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什么?(分) _。 十、习作。(分) 期中考试后,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远方的亲朋好友说,请你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朋

6、好友,说一说你学习中的艰辛或快乐。 附加题。(分) 一、选一种你喜欢的,抓住特点创作一则谜语。(分) 电脑台灯藕粉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 钢笔复读机足球 二、在括号中分别填入有关服饰的字,构成成语。(分) 两()清风衣()楚楚西装革() 隔()搔痒羽扇纶()长()善舞 三、请填上花名或果名,将诗句补充完整。(分) 、投我以(),报之以琼瑶。(诗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黄()绿时。(苏轼)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四、照样子,根据上句填写下句。(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

7、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

8、二不曾偷)。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近朱者赤,()。 十年树木,()。 前人栽树,()。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海内存知己,()。 良药苦口利于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