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积累 1.(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邹( )忌 (2)纳谏( ) (3)昳( )丽 (4)间( )进 (5)期( )年 (6)朝( )服衣冠 (7)窥( )镜 (8)暮寝( ) (9)谤( )讥 2.(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旦日 (6)明日 (7)美我 (8)私我也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0)王之蔽甚矣 (11)面刺 (12)闻寡人之耳者 (13)间进 (14)期年 (15)今齐地方千里 3.(原创)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暮寝而思之。C.明日,徐公来,
2、孰视之。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D.上书谏寡人者 受上赏 朗读节奏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文学常识6.(原创)填空。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题目中“讽”的意思是: ,“纳”的意思: ,这部历史著作主要记录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名句默写7.暮寝而思之,曰:“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8.乃下令:“ ,受上
3、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受下赏。”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形态的句子是:“ ,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 , , ”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政令刚刚下达后齐国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1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因纳谏而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 。”句子翻译1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1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6.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阅读赏析(一)阅读下面文段,完
4、成2023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5、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C.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
6、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23.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8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7、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丰收。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时时而间进 (2)故夙夜孜孜 25下列句子中
8、 “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26翻译下列语句。(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7.出自甲段的一个成语是,意思是:。28【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参考答案:1.(1)zu(2)jin(3)y(4)jin(5)j(6)zho(7)ku(8)qn(9)bng2.(1)长,这里指身高(2)光艳美丽(3)穿戴(4)照镜子(5)第二天(6)次日,第二天(7)认为美(8)偏爱(9
9、)没有谁(10)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11)当面指责(12)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13)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14)满一年 (15)土地方圆3.C【解析】C项中,“孰”同“熟”,仔细。4.B【解析】A.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建造 B.均为动词,如,比得上 C.名词早晨/动词,朝见 D.动词,送上,呈上/形容词,质量高的,上等的。故选B。5.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6.战国策;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接受7.吾妻之美我者 畏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10、9.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1.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12.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13.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的男子。14.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15.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16.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17.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已经很深啦。18.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19.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0.A【解析】A项,“朝”都是“早晨,早上”的意思 B.项,间或、偶然/参与 C项,谁/通“熟”,仔细 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11、代“千里马。故选A。21.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解析】准确翻译“初”“门庭若市”。句子通顺即可。22.C【解析】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23 .(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2)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 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解析】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回答,要注意题干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24.(1偶然进谏 (2)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25.B【
12、解析】“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和B项中“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中的“之”都是助词,翻译为:“的”;A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徐公”;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D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这件事(妻、妾、客都认为他美)”26. (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27.门庭若市 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28.【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没有一个院子里不充足。(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目睹的,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