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373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2章 第6讲 地球的公转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试内容加试要求考查点拨(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常以简答题出现: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通过经纬网区域图计算某一地点(给出经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某一时刻影子的朝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常考点考点一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轨道(加试)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天线速度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12016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年度最佳时期。在下图中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答案如下图所示。解析此题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定9月18日地球所处的位置;第二步确定地轴倾斜方向。图中左侧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点离太阳较近,意味着左侧的点代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右侧的点代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出上方的点代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下方

3、的点代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18日距秋分日较近,由此确定9月18日地球的位置。地轴方向的确定应结合冬至、夏至两日来判断。先在冬至日与夏至日的位置处画一地球,再连接两球心,接着画地轴,使连线在冬至日处指向南半球,在夏至日处指向北半球。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春节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的位置最接近_附近,此时日地距离较近,地球的公转角速度较_,大约每天向东转动_。(2)春节过后的一个月里,太阳直射点在_半球,逐渐向_移动;北极地区有_现象,这种现象的范围在逐渐_。 (3)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_段。(4)北半球

4、夏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_。(5)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导致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要_。答案(1)A快1(2)南北极夜缩小(3)丁甲(4)D(5)多解析(1)春节的时间大约是每年的1月至2月期间,此时的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即A点附近。近日点的公转速度较快,之后逐渐减慢,公转角速度为每天1左右。(2)春节后的一个月内,还不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仍然在南半球,但正在向北移。因为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3)用时最短的应该是公转速度最快的区域,即近日点附近的丁甲段。(4)北半球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5、,位于7月初远日点附近的D地。(5)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差异,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要多。方法点拨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考点二黄赤交角及图示(加试)1概念:地球的赤道面(地球自转平面)与黄道面(地球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其构成如下图:2数值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目前是23.5。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

6、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从而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日期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移动方向3月21日前后春分赤道向北6月22日前后夏至北回归线向南9月23日前后秋分赤道向南12月22日前后冬至南回归线向北4.周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变化及影响分析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互余)。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热量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假设条件假设黄赤交角为0,且

7、保持不变假设黄赤交角为30,且保持不变假设黄赤交角为20,且保持不变太阳直射点总是直射赤道,无移动在南北纬30之间移动在南北纬20之间移动五带的变化赤道上为热带;以赤道为界,南北半球分别为南温带和北温带;没有寒带热带扩至南北纬30之间,寒带由南北纬66.5扩至南北纬60,温带缩至南北纬3060的范围热带缩至南北纬20之间,寒带由南北纬66.5缩至南北纬70,温带扩至南北纬2070的范围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各地,气候没有季节变化各地一年中的季节变化现象将更明显各地一年中的季节变化现象将减弱考向一公转轨道特征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A处和公转轨道上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8、(2)在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是_(节气),阳光直射在_(纬线)上,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3)当地球位于B、D两处时,太阳直射在_,此时南京昼长为_小时。(4)当地球位于C处后,南半球进入_(季节)。北极圈内出现_现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_(最大值或最小值),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_。答案(1)标注略。(2)冬至23.5S(南回归线)0(3)赤道12(4)冬季极昼最大值昼长夜短方法点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1)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下图所示。此时可直接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进行判断,A处地球距太阳近(离近日点较近),对

9、应节气应为冬至,C处地球距太阳远(离远日点较近),对应节气应为夏至,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与节气的演变次序判断出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但此图中应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简单地依据北极“外倾(即背离太阳)为冬至,内倾(即倾向太阳)为夏至”加以区分。(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中心,如下图所示:此时则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太阳直射点进行判断,若图中未画出赤道,可先根据赤道与地轴始终垂直画出赤道。可以看出地球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南,北半球为冬季,对应节气为冬至;C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北半球为夏季,对应节气为夏至;然后再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和节气演变次序判断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考向二黄赤交角及其意义2

10、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和中,表示赤道面的是_,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_。(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为_。(3)2016年春节(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正向_运动。(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答案(1)23.5(2)47(3)南北(4)35N热带、寒带(或北寒带和南寒带)解析(1)表示赤道面,表示黄道面,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5。(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移动幅度为47。(3)2016年春节(2月8日),

1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向北运动。(4)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南、北回归线分别变为35S和35N,南、北极圈分别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考向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2)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移动。(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

12、,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全称)。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2)南(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解析(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2)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少12小时。太

13、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加试)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

14、中b折线所示。(2)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春、秋分赤道南、北极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5)56.5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4010)60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

15、图形描述(3)特别说明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图形描述(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16、(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6)太阳能热水

17、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下图)。考向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1(2015浙江普通高中招生10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略图。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比较该日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答案54.5。该日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日出最早的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23.5S,与地的纬度差为1223.535.5,所以太阳高度角H9035.554.5。太阳直射

18、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所以北部的地日落要比地早,相应的日落地方时数值小;因为这一天是太阳直射位置最南的日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日出时间最晚、日落时间最早的日期,南北不同的两地日落时间地方时的差值也最大。考向二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2(2016嘉兴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等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说出一年中开罗(30N,31E)与德黑兰(36N,51E)正午太阳高度差,并简析习主席访问期间,德黑兰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及原因。答案6昼变长或夜变短。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解析习

19、主席访问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开罗和德黑兰都在北半球,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北侧。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规律,德黑兰比开罗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远,且纬度差为6,所以德黑兰比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要小,小的度数与两地的纬度差值相等,为6。德黑兰昼夜变化要说出变长或者变短,而不能只说长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逐渐北移,所以北半球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考向三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3(2016宁波期中)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说明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宁波市(30N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 答案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考向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4(2016浙江“91”联盟高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某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为利用光照资源,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图2为图1中甲地日光温室景观图。材料二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瓜子、花卉、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所育种子籽粒饱满,品质优良,被誉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1)描述河西走廊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2)判断甲地日光温室墙体的走向,并说明理由。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增加。从东南向西北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降水减少。(2)墙体为东北西南走向。因为西北地

21、区冬季太阳高度小,昼较短,朝向偏南有利于温室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能;墙体的走向有利于阻挡寒冷的西北季风的影响。考向五日影问题5(2016浙江台州选考质量评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耶稣像是里约热内卢的标志性景点,雕像正面朝东。在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期间(里约时间8月5日21日),航拍镜头画面多次切换到耶稣像背衬一轮金色落日的美妙景色(图2)。图1为南美部分区域图。航拍者的位置在耶稣雕像正面的_方。若要在同一地点拍摄到同样场景,最近要等到次年的_(里约日期)期间。答案东南4月23日5月9日易错辨析日影问题(1)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北方。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

22、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南方。即: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

23、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考向六太阳视运动6(2016浙江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图1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2为图1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答案太阳运动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绘图如下:解析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是相互平行的圆弧,夏至日昼长夜短,图中是春分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以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平行于春分日并且昼弧长于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高于

24、春分日的圆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的最高点,正午太阳高度H90(5023.5)63.5。7读“北半球观测点a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观测点a的地方时为21:00时,该旗杆的影子朝向_方向。答案东南解析可依据以下步骤进行判定:根据太阳视运动的路径从极地上空俯视呈顺时针,可知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自转,该地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且太阳高度最大,即c为正南,然后可知e为正北,b为正东,d为正西,图中数字对应的地方时,1为12:00,3大致为18:00,5为24:00,7大致为6:00,可知21:00太阳大致在4位置;21:0

25、0太阳大致在4位置,故影子指向东南方。方法规律太阳周日视运动(1)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2)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考点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加试)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

26、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2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3所示)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

27、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3)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南极四周出现极昼(北极四周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

28、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长,夜长(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昼长(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夜长(24日落地方时)2日出地方时2考向一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a早于b)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正在向

29、_移动。(2)在图示a月份中,三地昼长最长的是_,昼长变化率最大的是_,纬度最低的是_。答案(1)南北(2)解析第(1)题,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均昼长夜短,并且ab月份白昼在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向北移动。第(2)题,在a月份中,根据图形可以看到,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如果三地昼长的变化率在a月份相等,则三条曲线应当平行。从图中看,地昼长变化最大,地昼长变化率最小,因此地纬度最低。考向二昼长的分布与计算2(2012山东文综改编)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

30、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_小时。答案13解析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一个小时,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昼长于夜的特点)。3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_。答案1/9解析首先计算该日该时白昼的经度范围:地方时6:00所在经线向东到地方时18:00所在经线,即120E向东到60W,其中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经度40,占全球的比例:40/3601/

31、9。4(2016浙江宁波模拟)下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P、Q为某日晨昏线n与纬线m(80N)的交点,且两点间经度差为120,已知此时W地(位于PWQ的中点)的地方时为12时。该日,P地的昼长是_小时。答案8解析由W地的地方时为12时可知,PW段为晨线,PQ的经度差为120,可推出P地的地方时为8时,则P地的昼长为8小时。考点五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加试)1四季的形成(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天文意义上的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2五带的划分五带范围特征热带南

32、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南北温带热带与寒带之间四季更替明显寒带南北极圈之内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1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北半球冬季(1月)北半球夏季(7月)地球公转规律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昼夜长短变化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前后,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6月22日前后,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太阳升落方位东南

33、升西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日出、日落时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2.其他判断季节的依据判断季节的依据,除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外,还有气温和气压、季风、天气和气候、洋流和水文特征、山地植被和雪线变化、农事活动和极地考察等。考向一四季划分1读下面“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北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把我国与西方各国天文四季的名称填入相应的位置。(2)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A_,B_,C_,D_。(3)由图可知,我国与西方国家四季划分的具体时间不同,但都立足于_和_的季节变化。(4)我国与西方国家天文

34、四季的划分相比较,更接近气候四季的是_。(5)二十四节气对下列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的有_。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6)_(节气)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_(节气)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 答案(1)略(2)秋分日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3)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4)西方(5)B(6)立春小暑解析我国天文四季是以“四立”为季节的起点, 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中点,天文特征最为显著。西方天文四季的划分,更强调与气候四季的对应,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起点,“四立”为季节的中点。 我国天文四季中,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

35、中白昼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的昼长与正午高度均介于冬夏两季之间。二十四节气适用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冬季即将结束,意味着春季即将到来,“立春”的“立”字含义就是即将开始的意思,我国“四立法”也是四季划分的方法之一。夏至后的节气是小暑,表示天气开始要热了。考向二五带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2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AXOF BTOF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_带。(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

36、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答案(1)C(2)北温(3)出现极夜的地区先扩大;当太阳直射EF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4)ABD(5)25N热带、寒带(或北

37、寒带和南寒带)解析(1)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E或F()N应为黄赤交角。(2)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内为寒带,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3)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4)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无季节变化,所以各地也无四季变化。但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因此气温仍有日变化。由于热量存在纬度差异,仍然有大气环流现象。各地由于气温不同,环流形势不同,则自然地理环境仍有区域差异。(5)当黄赤交角变为25时,则南北回归线分别变为25S和25N,南北极圈分别变为65S和65N

38、,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一、两类基础图(1)地球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以上四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光照图中侧视图和俯视图是判断其他各类光照图的基础图示,熟练基础图的判断方法是判读其他变式图的前提。下面以极地俯视图为例说明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内容

39、:二、变式图光照图的变式图类型多样,如斜侧(俯)视图、矩形图和局部图等。(1)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2)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3)局部图: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任何变式图,都可以根据其特征转化为基本图示。例如下面展示的局部图向矩形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转化。三、光照图判读中的“五个关键”抓住重要的点、线、面、角和方向是判读光照图的

40、关键。1光照图判读中的点(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3)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圈中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另一条是0时或24时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4)极点无东西方向

41、,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2光照图判读中的线(1)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日期分界线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为今天,向西至180为昨天。(3)东西半球的分

42、界线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3光照图判读中的面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向北,昼越长,则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北极圈出现极昼的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的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4光照图判读中的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023.5。5光照图判读中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度,经度数变小为西经度。1(2013上海地理

43、)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月7日。(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_。(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

44、渐_。答案(1)35(2)135W1143N(3)1634S(4)延长减慢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度值的变化,可知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再根据题干的提示“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说明晨昏线通过极点A(北极点)之后,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3月22日,通过C点之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6月22日,B点位于AC的中点位置,所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第(2)题,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45W平分白昼,则其地方时为12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则该邮轮所处的地方时为6时,比45W晚6小时,通过计算可得出该邮轮

45、所处的经度为135W。由于B点位于AC的中点位置,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赤道到北回归线的中间纬度,约为1143N。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为5月7日到6月22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延长,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减慢。2读图,甲图为“某日光照示意图”,乙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2)甲图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46、_,夜最长的是_,地方时为正午12时的是_。(3)甲图中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此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_。(4)甲图对应乙图中的_位置,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方向)移动,此后半年内我国学校操场正午时旗杆的影子将越来越_(长或短)。答案(1)画图略。(2)BCC、D(3)23.5S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半球各地区(4)北短解析(1)太阳直射光线划在左侧,垂直于晨昏线,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逆时针。(2)甲图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纬度最低的B点;这一天为冬至日,越往北夜越长,所以四点中夜最长的是C点;地方时为正午12时的是直射点所在

47、的经线,即C、D。(3)当太阳直射状况如甲图时,北极圈内为极夜,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5S,此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半球各地区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4)甲图对应乙图中的点,此日后太阳直射点离开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此后半年内即冬至春分夏至期间,北半球各地昼长渐长,我国学校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正午时旗杆的影子将越来越短。3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要求。纬线23.5S66.5N90N正午太阳高度43 4723.5(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_。(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

48、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_。(4)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3分,则乙地(20S,130W)的昼长为_。答案(1)23.5N(2)如图:(3)30E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或180经线向西至30E经线(4)10时47分课时训练1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解析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靠近南回归线、向北移动。2(2016浙江嘉兴一中适应性考试)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_。答案解析黄赤交角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

49、间的夹角,从图中可看出为。3(2016宁波月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为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黄赤交角为24.24时,热带的范围比现在_,温带的范围比现在_,寒带的范围比现在_,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_。(2)以下有关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有_。(选择填空)移动周期约4万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小纬度为22.1A B C D答案(1)大小大大(2)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

50、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错。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以“墨子”命名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材料二地球公转运行位置图。(1)地球公转至b处的节气是_,此时地球

51、公转速度较_。(2)当“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公转到图中的_。请在图中画出地球此时的位置。Add BdcCcb Dba(3)当地球运行到图中a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B此时我国的气温很高C此时我国春回大地D江淮正值“黄梅时节家家雨”答案(1)冬至快(2)B位置如下图:(3)C解析图中,b处为12月22日,即冬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墨子”号成功发射的时间是8月16日,处在dc段。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为3月21日,此时我国春回大地。5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则点Q的纬度变化范围是_。

52、答案21.568.5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纬度之差可得:H90,由题干知H,可求得45,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端和最南端是23.5,因此Q点的地理纬度23.545或Q点的地理纬度(23.5)45,即Q点的地理纬度变化范围是21.5至68.5。6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_。答案甲、丙、乙、丁解析甲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60,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位于北回归线上;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超过60

53、,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所以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甲、丙、乙、丁。7武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中所示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光线)。当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_出现了极昼现象。为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中a、b、c、d中设计最为合理的遮阳板是_。答案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b解析武汉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是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挡板c、d长度太长,挡住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阳光,室内采光条件差。挡板a位置低,遮阳效果差。挡板b高度和长度

54、适合,这样的采光效果最好。8(2016浙江嵊州二中月考)下图为某地在一天中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当太阳运动至位置时,太阳高度(为42)达一天中最大,此时北京时间为14时。根据图判断,该地的地理坐标为_,当该地地方时为21:00时,其旗杆的影子朝向为_。答案(69N,90E)东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日该地整天都可以看到太阳视运动轨迹,说明该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说明其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42,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1N,故该地纬度为69N;根据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4时,可求出该地经度为90E。据图可知当该地地方时为21:00时,太阳位于西北方,旗杆的影子朝向东

55、南方。9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_。若为北半球,_(节气)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最大。答案正南或正北冬至日解析正午时太阳处于房屋的正南方或正北方,所以门朝正南或正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屋内地面在正午时的光照面积越小,北半球地区在冬至日时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所以光照面积最大。10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C_。(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3)从A到D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_。(4)当

56、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方日落。(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地,理由是_。答案(1)066.5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 (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地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地为66.5S。第(2)题,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

57、。第(3)题,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第(4)题,B地位于南半球,昼最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最高的时间是当地地方时12:00,上海使用的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计算得出上海地方时12:00时,北京时间为11:54。第(5)题,主要考虑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快,越能借助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减少能源的消耗。11下图是“4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_。(2)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_,其数值为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纬线)上。(3)当图

58、中所示地区日出时间为7:30时,其白昼时间为_小时,位于赤道上的某地的日出时间是_。(4)当图中所示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白昼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_。答案(1)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视运动轨迹(2)夏至73.5北回归线(或23.5N)(3)96:00(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半球解析(1)图中反映的是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即白天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视运动轨迹。(2)图中显示夏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纬度为40N,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3)日出时间为7:30,正午为12:00,上午有4小时30分,白昼时间

59、为9小时,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4)图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12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问题。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1)表中三地白昼最长的是_地,最短的是_地。(2)表格中三地白昼越来越长的是_。(3)若地为北京,三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三地由南到北排列顺序为_ 。(4)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_。(5)若地为北京,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_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_,北极圈内极昼

60、的范围逐渐_。答案(1)(2)(3)(4)(5)北减慢扩大解析第(1)(2)题,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4分、11小时20分、13小时10分。第(3)题,如果地是北京,即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半年,则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可知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排列顺序应该是在最南,白昼最长的在最北。 第(4)题,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 第(5)题,若地为北京,地在当日的昼长为13小时8分,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

61、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13观察“经纬网局部图”,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此时甲地昼长_小时。答案6解析因甲、乙两地位于同纬度,所以昼长相等;因此时甲地日出,乙地日落,甲、乙两地经度相差90,所以此纬度的昼长是6小时。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处于A点的日期是_月_日前后,此时是北半球的_(节气)。(2)当地球处于C点时,赤道上的昼长为_小时。(3)在A、B、C、D四点中最有利于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时期是地球位于_点时。(4)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5)地球公转到_点附近时速度较快,地球公转到_点附近时速度较慢。(6)当地球经过D点以后,浙江的白昼将变_(填长或短)。答案(1)321春分(2)12(3)D(4)画图略(逆时针方向)。(5)DB(6)长解析第(1)题,地球在A点时为春分日,在B点时为夏至日,在C点时为秋分日,在D点时为冬至日。第(2)题,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第(3)题,冬至日,南极为夏季,有利于科学考察。第(4)题,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图中表现为逆时针方向。第(5)题,冬至日至夏至日,北半球地区的白昼逐渐变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