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2794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古诗两首|苏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古诗两首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年 级四年级课 题24古诗两首设计者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认识生字23个。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

2、身手”。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 学 重 点 难 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理解语句的意思。课前准来源:学#科#网Z#X#X#K备教来源:ZXXK师来源:学&科&网教 具来源:学#科#网Z#X#X#K准 备制作幻灯片。资 料链 接王安石变法学 生以前学过的有关节日、冬天的古诗。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元日一、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

3、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二、学习古诗元日(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到“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指公历的一年之首,就是公历1月1日。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西方圣诞节一样。大家回忆一下,我国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学生自由述说。教师小结:放鞭炮、贴春联、贴“富”字、贴窗花、拜大年,等等都是春节富有

4、特色的风俗。这种风俗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气习尚。风俗与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不断丰富变化的一面。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学习了王安石元日以后,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三、学习新课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谁能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2)互相交流。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2)全班讨论交流

5、,教师重点指导:屠苏:古代一种酒名。曈曈日:初升光亮而温暖的太阳。新桃、旧符:指的都是“桃符”,后来指春联。(3)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爆竹声中送走了的一年。 第二句:春风已把温暖吹进了屠苏酒。第三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第四句:家家都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2)教师范读。指名回答问题。(3)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6、。(4)背诵全诗。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课后搜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第二课时江雪一、谈雪激趣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3.指生朗读。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说(1)你有

7、哪些不理解的词,指出来。请“小老师”帮助解决。绝:绝迹 径:小路踪:脚印、踪迹 灭:绝,尽蓑:用棕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2)根据诗句指生描述图意: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3)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4)你有什么补充的?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画(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3)引导讨论:“千山

8、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读(1)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看图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边看边读。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2) 指名读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3) 集体评议。练读。(4) 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5) 听了介绍,在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6)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孤独、清高的老人,一起走进这寂寞、冷清而凄凉的世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课外延伸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板书设计古诗两首元日 热闹 欢乐 万象更新江雪 寒冷 凄凉 孤舟独钓作业设计一、解释下列古诗中

9、词语的意思。屠苏 :屠苏酒。桃符:春联。 曈曈日:初升时光亮耀眼的太阳。元日:农历正月初一绝:绝迹,不存在径:小路。灭:尽,消失。孤舟:一条小船。翁:老人。二、填空。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景象。(“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美好的前景。(“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万象更新)的意思。从这首诗中你知道当时人们过春节的风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元日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10、和乐观自信的情感。2、根据元日这首诗写对联。(爆竹迎新年),新桃换旧符。3、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诗中描写了(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江雪)等景物,突出了雪天山中清冷和凄凉的景象。诗中描绘了一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清高孤傲的情感。4、我知道的唐宋八大家有(柳宗元、韩愈、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5、写出带“雪”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教学后记(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