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环”字遇险记【教学目标】1.认读“嚷、纠、偏、退、瞅、隙、冤、枉、捺、纳、恍、揭”12个生字,理解“不偏不倚、屏息凝神”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环”字历险的经过,感受丰富的想象。【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环”字历险的经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表演读的生字卡片。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汉字游戏。(课件出示)游
2、戏一:给下列汉字添一笔或减一笔变成其它的字。大 木 方 土游戏二:给下列汉字替换部首变成其他的字。篇 忧 诀 环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走进仓颉城,了解“环”字的遇险记吧!(课件出示仓颉城画画)要读懂这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学习要求。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同桌互相正音。(2)通过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相互交流等途径,理解有关词语。(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环”字在仓颉城里有哪些经历?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2.学生按自学提示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出声读、合作读等)三、交流自学体会。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1)关于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嚷 赳 偏 退 瞅 隙 冤 枉 捺 纳 恍 揭重点指导:“嚷”是翘舌音、后鼻音;“瞅”不要读作qi;“捺、纳”声母是n;“揭”的发音可与“间”比较正音。(2)关于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雄赳赳 空隙 冤枉 纳闷揭开 不偏不倚 屏息凝神热闹非凡 泪涟涟 前因后果一拥而上 恍然大悟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能用其中的一个句子说一句话吗?(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拥而上、不偏不倚、屏息凝神、热闹非凡、前因后果、恍然大悟”这些词语的意思)(3)指名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四、合作探究。1.学生用自己喜
4、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批画,质疑问难。2.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3.各小组将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讨论,教师将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课件出示问题组)(1)“环”字是怎样遇险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汉字?(2)你认为“环”字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4.学生再读课文,再次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参与讨论、点拨:(1)“环”字是想找朋友去玩,而碰到坏人“土”字,引发后面的故事的。(2)“环”字是个贪玩、粗心、单纯的孩子。(3)学生可以自由畅谈,但要言之有理。五、分角色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这篇课文较长,学生单独把它读完可能比较费力,如果分角色朗读,那就轻松多了
5、,也有趣多了,让我们试一试吧!2.学生自愿举手,教师分配角色。(课件出示:角色分配:“土”字、“环”字、“娃”字、“怀”字)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揣摩角色的性格,设身处地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如“土” 字连骗带枪,“环”字深受委屈,“娃”字大呼小叫,“怀”字气急败坏等。另外课文中对动作,神态的描写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浮出生动的形象,帮助进入角色)六、小结拓展。1. “环”字遇险记让你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添一笔或减一笔,变换笔画的位置可变成其它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注意书写规范)2.“环”字遇险的过程也真够悬的!(课件出示)请你在“浪、好、太”这三个
6、字当中选一个字,想象一下它会遇到什么危险,结果怎么样?【板书设计】环 土坏 王坯环书写汉字要规范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学反思】“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
7、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这是一篇想象奇特的童话,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并进行再创造,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提升。教学环节精简,突出“分角色朗读”这一训练重点,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