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百日维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898年,变法图强的浪潮激荡全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包括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最高统治者的发动和组织维新派的思想宣传慈禧太后的理解和支持A B C D答案C解析光绪帝是在维新变法浪潮的推动下,下定决心进行变法的。慈禧太后作为顽固势力的代表,始终反对变法。和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2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要理解“施政纲领”的含义,它是指一个政党或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这种目标
2、的具体做法。其次是对上清帝第六书具体内容的全面掌握,在此奏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3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不属于百日维新的内容。4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设京师大学堂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D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答案B解析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只有B项是经济措施。5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
3、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改定律例,裁减冗员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旧军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戊戌变法的诏令中,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没有触及“守旧迂腐之人”的根本利益,故可排除。而都是直接触及他们切身利益的诏令。6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答案D解析把本题的题干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4、。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具有一些进步的要求,但它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题干所反映的现象,就是资产阶级这一特性的具体体现。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义,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教研论坛请回答:
5、(1)国闻报的创办者是谁?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谈谈该报的历史作用。(2)材料一、二表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前后有何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严复。它介绍的天演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宣传了维新变法的主张。(2)由要求大开国会到反对开国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实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光绪帝无实权,变法阻力大。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维新派在变法前后政治主张上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原因应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封建势力的强大等角度回答。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
6、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材料二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中国近代史料选辑(1)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1)阐述变法的重要性,推动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不矛盾。在他看来,法国革命造成长期流血斗争;而且中国不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社会现象,实行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2)不准确。因为法国“革变频仍,迄无安息”之说明显夸大;而中国虽废除封建(分封制),但仍长期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现象(君主专制统治强化)。两说法均不符合法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