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也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外来侵略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本题
2、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幅图片一是虎门销烟,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都表现的是反对外来侵略。答案:C3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解析:中英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更加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4“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通过这一条约获得的权益是()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C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在中国享有领
3、事裁判权解析:从材料中“一体均沾”可知体现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C5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官员不了解近代科技,愚昧无知,故B项正确。答案:B6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解析:从题干材料英国的侨民
4、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领事去裁判可知是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选C项。答案:C7“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参不参加国际大家庭是各国的内政问题,而不应当是侵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D项与材料不符。答案:B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
5、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D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方式相同B背景相同C目的和性质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解析:A、B两项虽为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但都不能体现这次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
6、发动;两次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性质都带有侵略性质。答案:C10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英国侵占香港岛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A BC D解析:由“英法联军舰队”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材料可知,何伯主要是为英法联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进行狡辩。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虽然可以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但不符合题意;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7、正确。答案:D11下列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A割占中国领土B外国军舰、商船沿长江口岸通航C准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D开放通商口岸解析:“开放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同的内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开放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故选D项。答案:D12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 BC
8、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就有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已经开始深入内地,排除;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军事侵略,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材料二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帝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
9、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3)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你如何认识鸦片战争?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在鸦片战争中两国君主做出决策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揭示其实质。解答本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
10、”这一时代背景。答案:(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做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3)是一次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封建农耕文明的碰撞。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
11、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观点是: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
12、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感到的许多失望;说明他们要继续侵略中国,以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得到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获得大量特权。(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理由:原因方面: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性质方面:两次都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进程方面: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持续两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不仅攻占东南沿海,还进一步攻占京津地区,持续四年。从破坏程度和规模来看也进一步扩大了。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