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30分)1.6000千克=()吨9000米=()千米2分米+8分米=()米 3公里=()米36毫米+24毫米=( )毫米=( )厘米2.484可以读作( ),还可以读作( )。3.在里填上、或=。3020千克9吨 5米5000毫米 1千米999米4.39005,商是( )位数,商是( )。5. 4 34 86.口算2402,想:( )、( )、( )。7.有三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5厘米,宽都是4厘米,把他们拼成长方形,想一想、算一算,它的周长是( )厘米,还可能是( )厘米。8.请你测量一下,这张试卷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二、判断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1.0和任何数相乘还得任何数。 ( )2.一个三位数乘5,所得的积只能是三位数。 ( )3.0319=3190 ( )4.比吨小的单位有千克、克、米、分米、厘米。 ( )5.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5分)1.正方形的边长是15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A、30 B、60 C、452.564+728,这道题最后一步计算是( )。A、乘法 B、除法 C、加法3.最大的一位数除最大的三位数的商是( )。A、8991 B、111 C、无法计算4.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不是( )。A、立体图形
3、 B、平面图形 C、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5.我国第一长河长江,全长6300( )。A、厘米 B、米 C、千米四、计算。(32分)1.直接写得数。(8分)15002= 2960= 40002=28+8= 15005= 8808=25004= 402+80=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题要验算)(12分)80244= 21217= 8064=10508= 28267=3.计算下面各题。(8分)(1)966 + 1258(2)(768-639)4(3)746+1266(4) 82113-221134.列式计算。(4分)(1) 用4除382,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2) 320的5倍是多少?五、应用题
4、。(28分)1.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5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4分)2.鞋店运进布鞋120双,运进皮鞋比布鞋多30双,鞋店运进布鞋、皮鞋一共有多少双?(3分)3.果园里有桃树112棵,杏树比桃树少15棵,苹果树是杏树棵数的2倍,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4分)4.三年一班同学栽了12盆花,四年级栽的花是三年一班的4倍,三年二班栽了8盆花,四年级栽花的盆数是三年二班的几倍?(4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
5、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5.一位老师用电脑打字,过去4分钟打220个字,现在每分钟打字88个,现在比过去每分钟多打多少个字?(
6、4分)6.某小学低年级有学生210人,中年级有学生185人,高年级的人数是中年级的2倍。?(提出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再解答出来。)(5分)7.一个粮店运来6吨白面,前3天卖出4200千克,剩下的2天卖完。前3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后2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4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