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094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教材整理1工作重点的转移1会议召开1978年1

2、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等。实行对外开放。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

3、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教材整理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3)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1983

4、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93%。(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3)结果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课中思考1.中国的

5、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原因:改革前农村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稳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主要内容: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

6、革的全面展开,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材整理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概况: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

7、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对外开放格局(1)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轻巧识记对外开放的格局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8、”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探究点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 料解 读史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介绍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信息:“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促进”说明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9、史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史料表明了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所变化。【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

10、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史论拓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

11、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导学号:68230048】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沿江开放城镇【解题模板】抓关键对“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镇”概念的理解排易误长江三角洲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A项;长江三角洲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排除C项;长江三角洲不属于

12、沿江开放城镇,排除D项验结论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故B项正确【答案】B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关键在于提取关键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答案】C2(2016全国丙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

13、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68230049】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题干中农业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国家也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B、

14、C、D三项。【答案】A3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A高度的自治权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D特殊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答案】D4“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不要浦东一间房”是过去的“俗

15、语”,而现在已成为“笑谈”,注意这一变化应是浦东开发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8230050】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

16、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

17、么样的严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第(3)问,依据材料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