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045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大一轮复习方略历史通用版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陕西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

2、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仅据“治外法权”说明中国政府的软弱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外势力开始勾结的事实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2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令凡有田者,得自征半年租”“业主租收五成”。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收租“如乞丐”,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有全家避去者”。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触动了封建生产关系B得到了农村地主的支持C引发了农民恐慌出逃 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由材

3、料可知,太平军仅允许地主“征半年租”“租收五成”并且“地主收租如乞丐”,这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不可能得到农村地主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有全家避去者”反映的是当地主收租时佃户避开,并不是恐慌出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太平军依然允许地主收租,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A3作于1898年的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列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

4、成为主流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使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拓展了列强侵华的途径,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B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根据题干中“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反映的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5、故“新约”即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C项正确。答案:C5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11月”得知此时处于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故清政府的举措主要是为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故A项正确;维新运动是在1898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西方分权制衡是代议制民主,

6、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晚清预备立宪是从1906年开启,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解析:根据材料“孙对此表示异议据理力争”,并不能体现共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华民国奉行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下,三权分立原则得到初步的实践,故

7、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观念对民间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72019晋城市模拟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解析: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是文化革命而非思想启蒙,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

8、“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可知强调五四运动在革命思想上的启蒙,故D项正确。答案:D8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表述的事物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无“烟雨楼台”,故B项错误;“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七届二中全

9、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属于“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C项错误;“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描述的中共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D项正确。答案:D9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D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解析: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

10、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且指导革命在城市和农村的不同举措,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中心依旧在城市,故C项错误;国民党背叛革命直接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故D项错误。 答案:A102019广东华山模拟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解析: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

11、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答案:A1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结合1935至193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发生于1934年,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于1936年,故C项

12、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D项错误。答案:A12下图是民国三十六年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解析:从土地执照颁发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农村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新中国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

13、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加辽太祖、金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王入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论”,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

14、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

15、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统治者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少数民族政权君王入祀”“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论,雍正帝驳斥”等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集权统治、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即可。第

16、(3)问,根据材料二“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方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民族意识、民主革命、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题。答案:(1)举措:确立清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6分)(2)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6分)(3)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反专制、求民

17、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持国家统一。(13分)142019内蒙古包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内容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

18、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该题目最需要注意的是审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如果选取“八年抗战”观点,需要从国内抗日

19、的全民族性和国际上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角度进行分析;再如果选取“十四年抗战”的观点,则需要从国内抗战的延续性以及中国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进行作答。同时,无论是哪种观点,必须辅以必要的史实论据来支撑。答案:示例: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或抗日战争延续的时间是十四年。(2分)论述:19311937年,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东北抗日游击队、上海守军和全体市民、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国民党爱国官兵)。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有利于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中国抗战的历史。(5分)19371945年,全国性抗战。(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全国各阶层民众)。这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有力地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