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010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方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封建统治思想成熟的结果。A、B、D不符合题意。2“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守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3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太监宣诏时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A“以法为本” B“君轻民贵”C“天人感应” D“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奉天承运”的开首语,标榜了皇帝是感应上天的旨意发布诏书的。君王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天人是相通的,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故选C。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 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 D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天意的表现。5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

3、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故D项正确。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故选B。7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汉代兴办的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得以确立,故选B。8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 1239933692173686107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儒家在思想派别和作品篇数中占据主导,故选A。B题干材

5、料没有体现;C、D与西汉时间不符。9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10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西汉成都文翁石 室授经讲学图A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B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C汉代统治者通过教育促进儒学的传播D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汉武帝实

6、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不是“唯一”思想,故A项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能力提升11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于一个大治的目的。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

7、“巩固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B项错误;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1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A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据材料“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

8、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正确。13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 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 D糅合各家思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句引文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思想,可见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各家思想。14史学大师钱穆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应称之曰士人政府。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之后。”“士人政府”的正式确立主要表现在()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刺史制度的建立C颁布“推恩令” D习儒

9、学,行察举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之后汉武帝通过讲授儒学,行察举制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不是表现,B项是监察制度,C项是汉朝解决地方叛乱的主要措施,都不符合题意。15.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10、,国家实力增强,但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

11、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张:办学校;以仁、义、礼教化人民。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太学,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