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北京课改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0037 上传时间:2025-11-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北京课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北京课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学习难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学习过程:一、交流感知:各组展示自己朗读成果,同学评议二、研读共品:(一)把握内容,品味情感: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从诗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二)品味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我常伏在窗口

2、痴想_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_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_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_5、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_6、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_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三、互助释疑:师友再读课文,互相质疑,全班讨论。四、巩固拓展:悟哲理:1、课文中的“山”和“海”各有怎样的意义?这种手法叫做“ ”。山:海:2、这首诗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_3、作者为什么要用“山”、“海”和“寻海”来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悟?你认为山的那边是什么?五、总结提高:师友归纳本课书所学内容,整理笔记。1、朗读要求:2、品味句子重点词语的规律:3、文章写作手法及好处:4、规划自己的人生:作业:1、 完成整理导学案。2、 复习本课词语,准备默写。3、 预习下一课字词。4、 完成学探诊第一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