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995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 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练(十五)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湖北七市州教研协作体联考)下面两图分别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产业就业情况变动图和城镇化率变化与GDP增速变动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曲线是()ABC D2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B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低时我国城镇化进程最快C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成正相关D2011年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相近解析:第1题,图乙中显示城镇化率增速均为正值,说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同时图乙还显示1995前后城镇化率增速变化大,则城镇化率曲线应在1995年前后斜率变化大

2、,即前缓后陡;图甲中曲线与上述分析相符,故表示我国城镇化率的曲线是。解题关键:明确城镇化率增速越大,曲线斜率应越大,即曲线越陡。第2题,图中处于下降态势,为农业就业情况;一般是由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图中早期工业就业比重要大于第三产业,即表示工业就业情况、为第三产业就业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D正确。答案:1.D2.D(2019湖南名校联考)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明代以来,大凌河口或向南持续迁移,或向北跳跃。在往复摆动变迁的过程中,有的时期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影响较大,同时,海洋对河道变迁也

3、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明代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南持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转偏向力 B地势高低C海洋作用 D人类活动4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期间()A河道加宽变深 B地壳运动稳定C河流含沙量减少 D海岸线退缩5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灾的最根本措施是()A修建水库、疏通河道B增加河流入海通道C加固下游堤坝D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解析:第3题,题目表明“下游河道向南持续迁移”,需注意其中的关键信息“持续”,说明存在一种规律性的影响因素,使得下游河道一直向南(向右)移动,由此判断A正确。第4题,该河流上游流经辽西地区,从上

4、中游挟带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较大,下游流经平原地带,流速减慢,沉积明显,河道展宽变浅,A、C错误;“向北跳跃”意味着海岸线推进,D错误,B正确。第5题,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大凌河下游洪灾的主要成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从而使得河道变浅,泄洪能力减弱,所以根本措施应是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D正确;A、B、C项所述内容是工程措施,但不是根本措施。答案:3.A4.B5.D(2019湖北武汉调研)奔驰在新丝绸之路上的中欧班列从温州出发,历时约21天到达Z公司所在国家西班牙。Z公司为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生产和销售公司,被誉为快时尚的代表。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吸收和模仿当下

5、流行的款式和元素,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努力创造更多款式、更低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下图示意Z公司经营模式。据此完成68题。6对快时尚公司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原料与动力 B劳动力数量C信息和物流 D人才和技术7除更新换代速度快之外,快时尚产品还具有的特点是()A用料上乘质量好 B价格亲民市场广C立足原创求新异 D批量生产数量多8推测Z公司将其产品运送到我国的最佳方式是()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解析:第6题,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则关键是要快速推出产品,快速送往市场,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信息和物流。第7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要求产品

6、价格要低,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则B正确。易错警示:“创造更多款式”,图中“每年推出12 000多种新款”,说明不是强调批量生产,必然是每个款式量都较小。第8题,该公司位于西班牙,要快速运到我国市场,需要用运速快的航空运输。信息解读:图示从设计到产品运到专卖店,一般用时小于3周;而设计到生产出产品,用时在1015天;则产品运往市场的时间一般要小于1周。答案:6.C7.B8.A(2019河南五校联考)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浙西部分地区。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据此完成9

7、11题。9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可能是()建筑用地少人口较多方便生活起居经济实力强A BC D10徽派建筑群落中户与户之间有高高的马头墙隔开,设计马头墙的主要目的是()A防风 B防沙C防火 D防盗11徽派建筑中,天井的现实作用是()增强采光效果加快排水速度节省建筑成本通风降低湿度A BC D解析:第9题,由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徽派建筑所在地区多山地丘陵,山环水绕,地窄人稠,徽派建筑以雕刻为装饰,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说明居民较富裕,有能力建高楼。楼层较高,楼间距近甚至彼此相连,采光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并不方便生活起居。第10题,徽派建筑群落地处亚热带常

8、绿阔叶林带,木材充足,因此建筑多用木材,而木质结构房屋易发生火灾,加上建筑物密集,防火难度大,马头墙远高于两侧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可阻止火势蔓延。第11题,徽派建筑群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建筑物高大稠密,采光效果差,容易累积潮气;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设计的目的就是增加采光、通风。答案:9.C10.C11.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广西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在湖荡和沼泽处利用自然积土成丘,垒土成垛,在水面上形

9、成成千上万块形态各异、溪流回旋的岛状田块,称之为“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里下河地区防涝抗旱能力增强,兴化境内垛田景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核心保护区的大面积垛田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国内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2014年,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分析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2)简析兴化垛田的兴建对当地粮食生产的积极意义。(6分)(3)说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比,兴化垛田与水域的变化。(8分)(4)推测引起兴化垛田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第(1

10、)题,主要从气候和地势两个方面分析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第(2)题,可从增加耕地面积、防洪涝灾害、稳定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完整描述垛田与水域的变化即可。第(4)题,主要从垛田高度变低、面积变大来逆向思维,由果溯因,推测引起垛田变化的原因。答案:(1)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势低平;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2)当地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土地资源稀缺,兴建垛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垛田高出水面,利于防洪抗涝;稳定粮食产量。(3)垛田高度变低;单个垛田面积变大(有些垛田相互连接,形成大田),垛田数量减少;垛田总面积增大;水域面积变小。(4)里下河地

11、区防涝抗旱能力增强,当地农户已不再需要依靠垛田来防洪抗涝;垛田高度降低便于耕作;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13(2019湖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

12、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 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6分)(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解析:第(1)题,积雪覆盖变化率以0为界,等于0表明积雪覆盖面积不变;小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减少;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增加。第(2)题,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等可知,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 800 m以上)

13、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积雪发生升华和受到风力作用影响等。第(3)题,冰川消融区的地形、冰川消融带来的流水和冻融作用等都可能诱发冰川泥石流灾害。答案:(1)海拔1 100 m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不变;海拔1 100 m5 300 m,积雪覆盖面积下降;海拔5 300 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增加。原因:海拔1 100 m以下的地区,积雪已在春季消融殆尽;海拔1 100 m5 300 m地区,夏季气温高,积雪消融,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海拔5 300 m以上的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加。(2)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他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3)夏季(或夏秋季)。原因:冰川堆积和冻融风化作用显著,多松散冰碛物;地势起伏大,多沟谷;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挟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