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带上她的眼睛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等。2015年,他凭借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知识链接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并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情节请同学们带着课文旁批的问题和以下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
2、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小说中的人物有:“我”、她(小姑娘)和主任;主要人物是“我”和她(小姑娘);主人公是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行文。暗线: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女领航员的遭遇。(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讲的是“我”带着一位因事故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领航员小姑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度假的故事。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
3、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中间补叙了“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第二部分(第624段):发展。“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来到她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第三部分(第2545段):高潮、结局。“我”发现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的情况。第四部分(第46、47段):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着无限的伤感和咏叹。品读课文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悬念、伏笔和照应。悬念:“我
4、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要带“眼睛”?谁的“眼睛”?直到“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的补叙,读者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照应:“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悬念 “我问她想去哪里。”“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设置悬念,她为何如此慎重和期待?这次旅行对她有何特殊意义?“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
5、到不正常的程度。”设置悬念,她为什么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伏笔 “热,热得像地狱。”照应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伏笔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照应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课文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谜团揭开后,读者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小结:比较阅读将本文和科学纪实性作品“蛟龙”探海进行比较阅读,想想科学纪实性作品和科学幻想小说有什么异同点。(1)科学纪实性作品,必须保证事实的客
6、观与科学,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始、发展、经过、结果等都应是真实的。而科学幻想小说,则必须进行大胆的虚构,以唤起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们在科学领域里无拘无束地去“异想天开”。虽然科幻小说需要丰富的想象,但是在故事情节乃至细节方面,仍然应该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和真实生活。(2)科学纪实性作品语言表述应科学、严谨、精准,科学幻想小说多是根据科学常识进行的联想与想象基础上的虚构。拓展延伸(1)仿照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的写法,写一篇科幻小说。要求做到想象合理,语言简明,至少在一处运用伏笔。(2)课外阅读一些科幻小说名作,如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等,体会科幻小说的特点。课堂小结科学研究是伟大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更是伟大的,那些为了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学习这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设计开端: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发展:草原度假高潮、结局: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叙述地航飞船失事情况尾声:“我”挂念小姑娘乐观向上不怕牺牲无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