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提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824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能力型】【重点解析】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解析】先秦时期的井田制。它的基本特点有: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赐予各级奴隶主,受封者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同时,受封者还要向统治者承担义务,交纳贡税;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状,实行奴隶和庶民的集体耕作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过程:鲁国最先实行初税亩,使井田制遭到了破坏;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各国诸侯纷纷变法,使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在各国建立起来。土地兼并与均田制。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始终。面对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北魏至唐前期的政

2、府采取“均田制”的措施,以维护统治;明朝时则采取了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的政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兼并、鼓励垦荒的作用,但由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这一现象的存在,任何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土地兼并。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1年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2011年四川卷,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

3、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3. (2011年全国I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4(2011年海南卷,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

4、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5.(2011年浙江文综,15)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

5、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6(2011年海南卷,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7(2011年江苏历史,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8(2011年上海历史,12

6、)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9.(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0(2011年重庆卷,14)周渍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这里所扫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 )A汉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11(2011年四川卷,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7、(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论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

8、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鄂世镛等著清史简编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材料四汉唐魄力究竟雄大

9、,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 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请回答:(1)结合有关材料概述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种措施的实质。(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清朝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3)说明清朝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如何。答案: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

10、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答案】D2【考点】古代土地政策(赋役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明朝中期,据此排除A(春秋时期)、B(唐朝)、C(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故本题D项。【答案】D 3【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租佃方式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说明“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选D项。4【考点】古代

11、中国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这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5【考点】古代手工业与城市发展、史学方法【解析】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A项说法片面,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

12、,也可以包括官员。故选择B项。【答案】B6【考点】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排除。B、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答案】D7【考点】古代经济思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在古代中国“末业”之工商业。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8【考点】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本题主

13、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完成于两宋,故选D项。【答案】D9【考点】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为正确选项。【答案

14、】D10【考点】古代中国(唐朝)的社会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代女子的服装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所以正确选项是C。【答案】C11【考点】19世纪初中外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比较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此时(1820年)仍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世界的中心是西欧,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因此D项表述正确。【答案】D12(1)与对外贸易有关的一切事务都由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统一管理,在全国仅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实质上就是闭关锁国政策。(2)惧怕外国势力通过通商深入中国的心腹要地,破坏统治秩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外贸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统治者失去了兼容并收的开放精神。(3)闭关锁国并没有能够阻挡外部势力的入侵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反而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