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639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课时跟踪:模块1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4~9年) 单元过关测试(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一 第七单元单元过关测试单元过关测试(七)一、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就甲午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得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该分析,意在指出甲午战争()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 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最终导致其在二战中一败涂地,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日本的影响,与中日关系无关,排除A项;甲午战争双方是中国与日本,与美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对日本的消极影响,而非对中国的

2、积极影响,排除D项。2(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中)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解析:选D军事实力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故A项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败落后,故B项错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大增,故C项

3、错误;由题干中“(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可知日本宜进行速决战,由“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中国宜进行持久战,故D项正确。3(2019届安徽A10联盟高三摸底)对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说他们“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却将义和团视为“中国文化糟粕的大汇集”。导致这两种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阶级立场 B评价角度C指导理论 D依据史实解析:选B材料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评价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的评价则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因

4、评价角度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同,故选B项;材料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同属资产阶级,因此其阶级立场并无不同,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评价并没有明显的指导理论的倾向,因此其看法不同并不是指导理论不同引起的,排除C项;由所学过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可知,材料中的两种评价均带有主观性,并没有完全依据史实,排除D项。4(2019届陕西宝鸡二模)1903年,金天翮出版女界钟一书,被认为是“女权革命”思想的开端。书中指出:女权“终不可以向圣贤君主之手乞而得焉”,必“自出手腕,拼死力以争已失之权利”。作者意在()A动员暴力反满 B倡行君主立宪C号召收回利权 D支持慈禧新政解析:选A由材料“自出手腕

5、,拼死力以争已失之权利”可知,要以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来维护女权,故选A项;材料强调维护女权而非建立君主立宪,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外国侵略者,排除C项;材料强调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排除D项。5(2019届安徽蚌埠一模)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这段记叙表明当时()A南京民众反对移风易俗 B南京临时政府军纪涣散C民众抵制南京临时政府 D民众思想觉悟有待提高解析:选D根据材料“(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

6、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可知,民众对于象征专制统治的发辫被剪除仍然具有相当的排斥和反对,故选D项;剪辫并不等于移风易俗,排除A项;浙军剪除行人发辫与军纪涣散没有任何的关联,排除B项;民众反对剪辫并不等于其抵制南京临时政府,排除C项。6(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的相关发展状况,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B受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C外商在华投资较多,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D因列强侵略,近代中国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选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7、会程度大大加深,这不是清政府的对外开放,故A项错误;通过图表可知,外商企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会特别艰难,故B项正确;通过图表可知,外商企业在华投资较多,但不能推出其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图表没有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工业体系问题,故D项错误。7(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考前模拟检测)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 100 4 500 16.7750 19011911 300 5 600 31 51

8、0 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C“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解析:选B甲午战争以后,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与材料中“18951911”相符,故选B项;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与材料中“18951911”不符,排除A项;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列强改变侵华方式,

9、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但这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8(2019届北京昌平区二模)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解析:选B题干中所提及的众多文件都与民族资本主义有关,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规范资本主义经济行为,从而保障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清朝末年,而题干的时间点是1914年,排除A项;1935年

10、,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经济立法与反帝斗争没有关系,排除D项。9(2019届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不仅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新的产业相继产生,企业集团开始形成,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台阶”出现的原因是()A受到了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解析:选C材料中“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表明是在民国初期,民国初期“新的台阶”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资产阶级

11、政治地位提高,故选C项;受到外商企业刺激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项;民国初年,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是欧洲列强,不包括美国,排除D项。10(2019届广东二模)下表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据下表可推知,当时()时间 公吨 银两 每吨银两 1913年 125 303 9 575 886 76.42 1914年 121 087 9 279 659 76.64 1915年 82 818 8 601 684 103.86 1916年 94 372 14 011 269 148.47 1917年 80 276 12

12、 566 977 156.55 1918年 92 519 18 130 957 195.97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解析:选D据材料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下降而所费银两上升可知,一战给中国机械制造业造成了瓶颈,故选D项;从材料进口金属每吨银两的价格可知中国对金属原料的需求并没下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并不能说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国进口金属原料的数据,无法确定贸易逆差是否加剧,排除C项。11(20

13、19届全国卷模拟)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这表明当时()A洋务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B维新活动限于思想启蒙C学习西方不断深入拓展 D全盘西化思潮较为盛行解析:选C据材料“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可得出,对西学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故选C项;“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这表明当时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派

14、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排除A项;“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是当时人对西方的印象,只是维新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排除B项;“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只是西学的一种分类法,无法看出当时全盘西化思想较为盛行,排除D项。12(2019届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解析:选B材料“孔子改制大道

15、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表达了康有为变法革新的决心,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固执与缺乏变通,不能有效争取更多实权派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例,“矛盾不可调和”表述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1895年”,可知维新派主导的社会改革尚未正式开启,排除C项;材料恰恰反映了维新思想在宣传过程中遇到阻力,排除D项。13(2019届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由此可见,严复更主张()A倡导富国强兵 B学习西方制度

16、C突出中西差异 D关注民众启蒙解析:选D根据材料“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可知,严复认为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民众启蒙,故选D项;根据材料可知,富国强兵只是国家自强的表面而不是根本,排除A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国家自强的措施而不是中西差异,排除C项。14(2019届天津部分地区二模)孔范今认为“当面对横阻在历史前行面前的盘根错节的文化障碍时新文化运动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形成一种巨大历史冲击力”。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A批判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倾向B致力于将儒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C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结合中国国情D主张学习西

17、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解析:选A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激进主义倾向,与材料中“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相符,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逐渐结合中国国情,但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排除D项。15(2019届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18、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解析: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领袖,目标不是实现共产主义,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土地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后归国家,由国民共享,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是平均财富,是土地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后归国家,由国民共享,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6题25分,第17题12分,共37分)16(2019届四川内江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

19、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材料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19世纪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

20、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12分) (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3分)解析:(1)第

21、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得出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或政府创办官营企业和示范企业);据材料一“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得出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22、,得出推翻幕府统治,扫除了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根据第一问答案,得出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根据所学,得出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2)第一小问“做法”,据材料二“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得出成立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据材料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

23、业者若鹜的局面”,得出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对传统经济观念的突破;对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回答。(3)根据上两问得出的结论可得出:根据时代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答案:(1)特点: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或政府创办官营企业和示范企业);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原因:推翻幕府统治,扫除了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2)做法:成立经济管理部门

24、;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应重视的问题:根据时代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17(2019届广西桂林、北海、崇左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

25、”的例子。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1919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26、,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解读材料信息,提取具有相同主题的不同信息;其次围绕主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史实)对每条信息进行逐一解读;然后对信息与主题的线索串联总结;最后组织成文。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主题: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

27、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总结:综上所述,“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反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示例二主题:“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阐述:19世纪6080年代,“富强”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90年代,“富

28、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国人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20世纪初,“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但另一方面,“富强”使用的减少也反映出革命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从改革转向革命,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平等的社会。总结:综合以上关于“富强”内涵的变化,反映出洋务派、维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器物、制度层面逐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示例三主题: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阐述: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总结: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