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实验中学西校区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测试试题(含解析)1.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这A. 反映了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 强化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同盟关系C. 反映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往来D. 有利于欧共体摆脱对美国的政治依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不断增长,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反映欧共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有利于欧共体摆脱对美国的政治依附,故D正确;材料只有美国与欧共体的数据,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无法得出欧共
2、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A;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不断增长,反映欧共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的控制,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2. 下表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甲国是()国家数量(个)分布比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甲24528.418.872.8乙224940.031.528.5丙81566.69.324.1丁51921.828.349.9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解析】【详解】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争取亚非拉中间地带,尤其是美国,把拉美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大在拉美的投资,甲
3、是美国;从乙看出国外子公司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分布比较均匀,与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传统殖民地有关,故乙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二战时期作为战场,战后重建,主要致力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国外投资比例较小,对应丙、丁。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3. “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其他公司机构散布全球,寻求尽可能低的营业成本。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市场。”由此判断“全球公司”A. 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 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 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约束D. 使世界各国走向政治一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典型的全球公司以
4、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其他公司机构散布只是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市场。”可知,全球公司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排除A;材料反映全球公司的经济活动遍布世界各地,不能体现“全球公司”不受法律法规约束,C错误;材料反映全球公司的经济活动遍布世界各地,与政治一体化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其他公司机构散布只是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市场。”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分析解答。4. 如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据,它反映出1800年前后世界上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约1000人1
5、896年全世界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总共5万多人,其中科学家只有2000人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已突破500万人A. 科学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B. 科研难度不断降低C.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走向联合D. 各国重视科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数据可知,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说明世界各国重视科技发展,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没有和技术紧密结合,A项错误;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与科研难度无关,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增长,未涉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合作程度,C项错误。5.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
6、,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A. 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B.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C.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D. 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法美两国的经济结构是否存在根本差异和经济一体化在材料无法体现,AD两项错误;20世纪初,美国就已经崛起,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时间及两国农民产出的对比,可知当时美国的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生产率较高,其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
7、,C项正确;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各国经济6.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世界贸易组织C. 布雷顿森林体系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应该是指二战后期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自己在世界金融领域霸权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AB是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D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都不符合金
8、融这一条件,故排除AB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7.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 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 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 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安全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目标,故B项排除。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同的影响,故B项排除。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者产生
9、的共同时代背景,故D项排除。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区别所在,因此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A. 欧洲经济共同体B. 亚太经合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欧洲联盟【答案】A【解析】【详解】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欧
10、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排除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的区域组织是指欧共体,故本题选A。考点定位】区域经济集团化9.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 矿业资源互补B. 人力资源共享C. 科学技术交流D. 消除贸易壁垒【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又称“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
11、符合题意。10.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资
12、本的自由流通,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11.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 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 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从提取信息的能力。由题中“不论是美国的
13、、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即可判断。12.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20世纪随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世界总的趋势走向缓和,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强。材料告诉我们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而
14、非全球剧变令人忧虑。故A项错误。B项,材料并未体现国家之间对抗激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伴随着冷战结束,国家之间对抗缓和而非激烈。故B项错误。C项,材料告诉我们20世纪,随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世界总的趋势走向缓和,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强,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D项,首先,材料并未体现民族矛盾问题。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世界某些地区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变得紧张。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3.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如图反应了()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金砖国
15、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中数据,特别是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经济增长率,对照其与发达国家、世界整体平均数据可知,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正确;金砖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14.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
16、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据此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B. 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C. 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D. 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欧元问题上英国、丹麦对时间表的限制不满,可得出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一体化上存在分歧,这与各国加强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国内政策调整无关,D项符合题意;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欧洲加强金融合作的原因,在入约时各国要让渡主权,但当时欧元并没有成为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与题目要求不符。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
17、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 抵制不结盟运动发展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这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
18、题;B选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选项错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与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无关。【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名师点睛】美苏争霸和多极化趋势发展是高考的长效热点问题,往往会从材料中体现出美苏争霸的实质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本道题关注的是美苏争霸的形式,两个国家是如何争霸世界的。除了我们熟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其实还有文化手段。本题就举了一例有关文化渗透争取中间地带的史实。美国后期将这种文化形式的渗透发展为和平演变,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大原因之一。16.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1985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全球产出总量从1960年的6.5万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4。人均产出即人均实际收入大约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平均意义上的一个普通世界公民的生活水准在将近40年中提高了一倍多。1990年全球最贫穷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而同期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18000美元,二者相差18倍多。如同二战后全球人口与生活水准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一样,这种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之间在人均收入上存在的巨大不平等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罗伯特卢卡斯工业革命:过去与未来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全球
20、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实际收入都出现明显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应得到提高,这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示例2: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各国的经济差距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但由于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致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解析】【详解】根据“以1985年不变
21、美元价格计算,全球产出总量从1960年的6.5万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4。人均产出即人均实际收入大约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平均意义上的一个普通世界公民的生活水准在将近40年中提高了一倍多。”可拟定论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论述: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等方面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7.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
22、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
23、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4、;(3分)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第一小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意思就是要求学生从材料找答案即可,由材料可知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在亚洲地区;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也就是不能从材料找答案,要从课本知识找答案,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注意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25、化等角度全面分析;可结合16世纪前后的阶段特征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主讲是经济,所以在经济方面的原因要详细回答;经济方面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科技方面日心说的的出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第一小问问的是变化是什么,回答的模式应该是:从.到.的变化;,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意思是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组织答案;这个事情是中国走向衰落,欧洲开始强大;第二小问要求从政治、经济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而不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分析中国衰落,欧洲强大的两方面原因,本题比较容易忽略了
26、另一方面,从欧洲与中国19世纪的阶段特征与组织答案即可,这个时期政治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占主导。(3)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围绕二战后的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组织答案即可,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建立与区域集团化。【考点定位】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17世纪初开始,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就开始对充满异国情调的布料感到好奇,特别喜欢印花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
27、、窗帘、挂毯等装怖。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1万匹,増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这相当于所有的男人、女人、小孩都有14码布。仅1684年就有上百万匹棉布被运输到英格兰。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
28、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根据材料,指出从17至18世纪棉布的进口给英国带来的变化,并对上述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变化: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解释: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使棉布输入英国成为可能;与英国传统的毛纺织品相比,棉布具有价格便宜、穿着舒适等许多优势,因此,其输入英国的数量不断増加:棉布的输入冲击了英国的传统等级身份界限,逐渐改変了英国人的观念,同
29、时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解析】【详解】变化:根据材料“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怖。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可归纳出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可归纳出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根据材料“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可归纳出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解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英国社会的变化可知,关于解释可从新航路开辟及英国的殖民扩张带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棉布的价格优势、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9. 阅读
3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根据材料中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评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解析】本题题是个开放性题目。首先,依据材料图示可知,流向是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和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
31、别是中国;然后结合所学可知,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经济联系也是重要原因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对
32、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材料反映了二战后形成的“美元本位制”,它是指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手段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二战后之所以形成美元本位制,主要在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欧洲普遍衰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难以维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逐步确立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元本位制的建立,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33、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解析】【详解】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是二战后形成的“美元本位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制的核心和实质是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手段,以“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确立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34、根据所学知识,从这一体制产生的背景分析可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而欧洲各国却普遍衰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难以维系,加之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等;根据“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体制的实质和影响可知,美元本位制的建立,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并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逐步确立霸主地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