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如何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3怎样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科学精神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政治认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识梳理自主研析自主预习知识点1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特别提醒
2、:图示发展的普遍性知识点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预习自测1历史上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牛顿的经典力学奉为“永恒定理”。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在宏观低速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必须让位于相对力学,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说明( D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事物发展是普遍的D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解析ABC.材料体现的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未体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3、也未体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和发展是普遍的,ABC不合题意。D.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理论是不断发展的,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C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坚持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C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解析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
4、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C符合题意,D排除。A中“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B不是哲学观点。3与汽车相比,自行车曾被认为是经济落后时代的象征。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通过开辟绿道的方式助推自行车出行。出行方式的这种“倒退”表明( D )A事物发展并不总是向前的B时间的推移能够让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C事物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D出行方式的回归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进化解析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事物发展总是向前的。事物发展不是循环往复的。新事物的产生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产生的。故A、B、C错误。出行方式的这种“倒退”表明发展理念的进化,D符合题意。知识构建条分缕析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自然界
5、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问题释疑探究升华1.发展是由运动引起的吗?提示:不是。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发展和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事物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2有人认为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发展。这一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提示:(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并不是一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而只
6、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反之,则不是发展。探究提示1教材P60(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教材P61(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谈谈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2)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提示:(1)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2000年中国进
7、入小康,走向繁荣富强,反映了中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2)启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作出自己的贡献。3教材P62(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这样,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提示:(1)新的理论不断出现,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2)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8、,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而,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会不断发展。4教材P63(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提示:(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教材P63你从生产工具的变化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提示:生产工具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生产工具的变化总趋势是前进和上
9、升的。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重难突破互动探究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表现阐释自然界是发展的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拓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
10、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典题链接典例1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该观点认识到( C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运动的绝对性使得事物变化难以把握ABC D解析不是任何联系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材料告诉我们,用兵打仗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正确。否定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错误。变式训练1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
11、事而制。下列与这句话对应的哲理一致的是(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当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运动是绝对的,不选。“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不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明事物是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当选。把握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12、和旧事物的灭亡。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2把握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2)联系: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
13、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特别提醒: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典题链接典例2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突出问题。不仅传统产业中存在产能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倾向。我国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A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B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情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D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解析题中“落后”对应的是旧事物,“新兴”对应的是新事物,故题中做法体现了发展的实质,A正确。B、D属于唯物论,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材料没有强调联系的多样性,C排除。变式训练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BCD解析“沉舟”“病树”指代的是旧事物,“千帆过”“万木春”则体现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符合题意。“新叶”“后波”指代新事物,“陈叶”“前波”指代旧事物,符合题意。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普遍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