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霖铃宋柳永学习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深刻理解体会作者感情。2、学习雨霖铃的融情入景,的艺术特色。3、背诵默写全词。教学重难点 同学习目标2、3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组卷网问:你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问:词眼应是哪一句?凄凉,伤感(因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听读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融景入情虚实相生上片下片
2、实实写写虚虚写写感情基调:凄凉哀婉组卷网勾勒环境勾勒环境渲染气氛渲染气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一丝柳,一寸柔情”,诗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周紫芝.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组卷网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
3、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张九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象征离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 赠杨开慧寓情于景的鉴赏思路 一是要缘物体情,抓住作品所描绘的意象及其特征,去体会作者特定的感情。要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意象描写,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化。二是要在诗歌的学习中多留意,了解传统的审美意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直接抒情的句子(情语):上片:都门帐
4、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别前:满腹愁绪别时:依依不舍别后:孤苦惆怅愁情逐层加浓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
5、,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寒蝉 长亭 骤雨烟波 暮霭 楚天伤离别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无绪催发泪眼无语凄切悲凉难分难舍惆怅伤感融情入景(实)(虚)上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离别苦今宵酒醒此去经年杨柳 晓风 残月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酒醒伤情醉不成欢伤离别清秋节因情造景情景交融下阕:应用训练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复习本节课内容 3、做新学案T18T21教 学 反 馈 1、诗歌的感情学生比较好把握,比较到位。2、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柳”,学生有前面学的“杨柳依依”做基础,能把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