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一介的南开缘教师节将至之际,传来汤一介先生逝世消息。几天来,南开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位学者致以深深哀悼。汤先生虽非南开教授,却与南开有着不解之缘。1927年,汤一介在天津出生。其时,他的父亲汤用彤正在南开大学教书,担任哲学系主任。汤用彤是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者,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留美时即与吴宓、陈寅恪(一说梅光迪)并称“哈佛三杰”。在南开,汤用彤开设了逻辑学、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印度哲学史、实用主义、社会学纲等课程。后来,汤一介走上哲学之路,与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虽然汤一介一岁多就随父亲离开天津,但他的南开缘并未因此终结。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汤用彤一家先后
2、奔赴联大。汤一介先是就读联大附中,后转重庆南开中学。那时的南开可说是全国最好的中学,造就了不少人才,汤一介的同学中,有十余位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离开父母,汤一介遇到了生活、学习的双重困难。重庆虽为陪都,但战时大后方生活资料短缺,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少年汤一介几次写信向家中抱怨。父亲在回信中附上手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抗战期间大家都苦,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该像杜甫那样,多想想比自己困难的人。父亲又说,读书求学就像爬山,开始容易,越往上越困难,就看是否能坚持。虽然面对各种困难,但那时重庆南开气氛活跃,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办壁报,学校提供报栏。这给了汤一介一展才华的机会。他与张继宁、黎先明(两人后来分
3、别改名张岂之、宁可,均为著名文史学者)等同学一同创办文拓壁报,颇受读者欢迎。据宁可教授回忆,那时的汤一介活泼浪漫、率真好动。他们几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不仅创作文艺性的文章,也撰写触及现实的杂文。为了将文拓办得更有特色,他们还寻找资料,报道国际时事新闻。他们有着这样的信条:尽量使内容充实,稿件标准不够,宁可延期,决不塞责,只图迎合读者的文字,决不在文拓上发表。汤一介在壁报上发表杂文一滴汽油一滴血,批评达官贵人开汽车送子女上学的现象。文章引起轰动,汤一介也成为校内知名人物。虽然碍于时政,壁报一度停办,但其后文拓又随汤一介移师北平,可见这份自办刊物在他心中的位置。1946年,汤一介到北京大学,学习、研究、教授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倡导弘扬儒学的宗旨是“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晚年他更是承担了编纂儒藏的繁重工作。但工作之余,他一直关心母校南开的发展。2009年,他应南开大学和老同学罗明钅奇之邀,回到自己的出生之处。故地重游,很是感慨,老友欢聚,共话当年,回忆父子两代人的南开往事。这一年,恰逢南开学校成立105周年,南开大学成立90周年。作为校友,汤一介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他以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为题,与师生分享了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汤一介先生走了,但南开人永远不会忘记汤氏两代学术大家的南开情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