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
2、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
4、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