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v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v“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4567双龙洞,位于金华,离城约13公里。千百年来人们誉为“水石奇观”。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外洞洞底平坦,从外洞进入内洞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平卧船中。内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灯光辉映,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8v浙臀稍v额蜿蜒9 浙江油桐拥挤一簇浓淡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
2、树木繁茂10多音字 zhun(转折)转zhun(一转)x关系系j系鞋带11 q(弯曲)曲q(歌曲)dio(调子)调tio(调节)12v近义词v依据()时而()聚集()v宽广()v反义词v浓()拥挤()昏暗()v蜿蜒()13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金华城罗甸入山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151本文的作者是。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游览的顺序依是、最后。161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作者游览的地点是金华的双龙洞,时间是4月14日。游览的顺序依次是去 双龙洞的路上、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17v浙桐浓稍据源v簇额擦v臀蜿蜒乳18v
3、第二课时19这篇游记按游览顺序来写:(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0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2122v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v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232425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26油桐花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2
4、7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28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29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30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3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也时时变换调子。1、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宽窄急缓2、模仿造句:请用“时而时而时而”写个句子。32洞口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3v同桌互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船的句子。3435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
5、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拉拉36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挤压稍微准一点儿要是请读“我还着好奇的心情这就到了内洞”一段,说说进入内洞的过程和感受。38v请问,内洞又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39黄龙青龙40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形状变化多端,而且颜色各异。看,“黄龙吐水”、“倒挂金钟”、“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如置身水晶龙宫。41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
6、什么,也很值得观赏。n从这些词句中,你又感觉到了什么?4243444546过渡句v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v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v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v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v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47这些过渡句是靠什么线索串连在一起的。(溪水)49写一写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50写好游记应做到: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