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
2、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0、勇气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
3、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一)教学目标1 、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2 、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3 、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2)培育
4、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二)教学思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二、过程设计(一)教法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二)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同学们听说过叫良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吗?为了保护部队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五名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最后纵身跳下。同样是在战争中,勇气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外两种不凡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呢?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7、结束。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8、作业。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