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2_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122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2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2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2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2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

2、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3、: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继续积累语言。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4、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从具体的语言描述中,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5、培养学生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联系时代背景及李大钊的生平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读

5、为主,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通顺、流利、不丢字不添字。 2、思考汇报:“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回忆了他的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可以与同学讨论,组织好语言再交流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 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6、(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三、品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件事 1、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在听读的同时,思考:从第一件事中,你听懂了些什么?还有疑惑的地方。 2、你感受到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感情?请带着这种感情朗读第一件事。 3、小结学习过程和方法:边读书,边思考,提取信息,提出疑难。师生合作探究,读书解难,于细微处剖析李大钊的精神。谈感受,再有感情地读,进一步体验。 (二)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学习第二件事。 小

7、组合作学习,每一组选代表汇报。重点学习父亲的4句话。 可以重点引导: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联系时代背景,补充相关的资料。前后联系让学生体验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感情朗读。 小组交流汇报。 (三)自学第三件事:父亲被捕 1、体会父亲的处变不惊、冷静沉着、爱憎分明的精神和情感。 重点句子: 句式变换:“因为父亲明白,对敌人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他保持着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联系上文:父亲是很慈祥的和此处是不是相矛盾?(体会对敌人恨的强烈) 从语言“没有什么,不要怕”中去体会。 2、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他的

8、沉着与镇定? (四)学习第四件事:法庭上 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知道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

9、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四、纵观四件事,你感觉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 1、填空: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 被捕时他 ; 在狱中他 ; 在法庭他 ; 在刑场他 。 2、小结:如今,多年过去了,李星华女士也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对英雄的回忆不会停止。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向来都不缺像李大钊这样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革命的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这节课,我们除了进一步地了解了李大钊,在写作方法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读革命题材小说。 3、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