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1113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3单元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zn lin tu jin k fi chui m jin lu ln xn kui ji xin yn二、给句子中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绝:断 尽,穷尽 独一无二 一定,无论如何(1)他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 ( )(2)山羊表演了走钢线的绝技。 ( )(3)在我们的国家里,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 )2、固:结实 坚定地 本来 姓(1)人固有一死。 ( )(2)战士们固守阵地。 (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 )三、选择适当的词填在括号里。(6分)熟识熟悉连续继续愿望希望1、

2、战士们()行军两天两夜,都显得很疲惫。2、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3、休息10分钟后,我们()上课了。4、父亲()我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5、渐渐地,我()了每一位订户。6、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四、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6分)()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万道金光。()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滩上守候日出。()接着东方越来越亮。()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天边的云慢慢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五、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14分)1、 名句填空:三军可夺帅,_。_,只

3、要肯攀登。_,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临渊羡鱼,_;_,不如釜底抽薪。2、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分别是_中的抗洪官兵;_中的小孩;_的莫泊桑;_的福楼拜。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_;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_。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看到了_,就像看到了他们的_。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 ki gi )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

4、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 zhn zhn )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浸( jn qn )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

5、你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 j j )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

6、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都有两只手。”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1 给短文第2自然段加标点。(6分)2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3 写近反义词。(4分) 近义词 反义词慷慨()()感激()()4“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母

7、亲为什么“故意用一只手搬”?(3分)_5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3分)_6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叫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_7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3分)_8 “高贵”的本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的?(4分)_七、习作(30分)看看著名漫画家丁聪画的这幅成绩100,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把你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

8、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附加题:(3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

9、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请将下面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用线连起来。福楼拜悲惨世界夏尔包法利“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莫泊桑包法利夫人骆塞尔太太雨果项链冉阿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