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欣赏思辨色彩1.把握中心论点。2.学习举例论证。阅读目标12议论文的特点是“有理有据”。“有理”指文章论点鲜明准确,议论合乎逻辑。“有据”指论点有事实做依据。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把握议论文的“理”和“据”。导入新课一、把握中心论点。活动一:找出论点快速浏览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0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的三篇议论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0第1题、P311第4题、P312第8题。)3活动二:对比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完成下面的表格活动二:对比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完成下面的表格。祖国并不地大物博勿陷“惯性思维”泥潭拓展人生的宽
2、度中心论点出现位置呈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祖国并不地大物博。我们不能陷入“惯性思维”泥潭。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标题、开头、结尾标题、开头标题、结尾直接呈现4祖国并不地大物博一直以来,我们总在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可是我却要说,这种没有深入调查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自夸是不应该提倡的。呈现方式:反驳对方观点提出。5勿陷“惯性思维”泥潭一根小柱子、一截细链子,缘何能拴得住千斤重的大象?原来,大象幼年时被驯象人用铁链绑在柱子上,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逐渐把顺从当作习惯,虽然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束缚,但它早已失去了拥抱自然的意愿。可以说,
3、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铁链,而是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呈现方式:举例引出论题惯性思维。6祖国并不地大物博勿陷“惯性思维”泥潭拓展人生的宽度中心论点出现位置呈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祖国并不地大物博。我们不能陷入“惯性思维”泥潭。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标题、开头、结尾标题、开头标题、结尾直接呈现活动二:对比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完成下面的表格活动二:对比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完成下面的表格。反驳对方举例引出7二、学习举例论证活动一:分析举例论证中的事实论据浏览三篇文章,请围绕论点,分别找出文中举例论证中的事实论据。(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1第5题:第三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和作用?8状元大课堂好学
4、案P310祖国并不地大物博第2自然段:通过列举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的总量位居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由此证明,祖国并不地大物博。910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1勿陷“惯性思维”泥潭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马谡一意孤行、坚持教条而痛失街亭和苏轼主观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两个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被惯性思维主导,以线性逻辑或单一视角看待复杂的事物,其实是片面的、静止的、僵化的”的观点。活动二:学习补充事实论据的方法请你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笔勾划出能够与论点呼应的词语或短句。11被惯性思维主导,以线性逻辑或单一视角看待复杂的事物,其实是片面的、静止的、僵化的。马谡一意孤
5、行,因坚持“居高临下,以一当十”的教条而痛失街亭;苏轼只看到菊花敢与秋霜鏖战,便主观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殊不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语段1(摘自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1勿陷“惯性思维”泥潭12被惯性思维主导,以线性逻辑或单一视角看待复杂的事物,其实是片面的、静止的、僵化的。马谡一意孤行,因坚持“居高临下,以一当十”的教条而痛失街亭;苏轼只看到菊花敢与秋霜鏖战,便主观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殊不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语段1(摘自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1勿陷“惯性思维”泥潭13以线性逻辑或单一视角看待复杂事物坚持“居高临下,以一当十”的教条街亭之战只看到菊花敢与秋霜鏖战,主观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
6、”。黄花也可遍地金论点论据论据小结方法1:提取相应情节支撑论点要素14因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虽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美国、印尼等国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名列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土地资源的状况与此相类似。我国土地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却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为世界人均土地的1/3;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而人均
7、耕地却只有约0.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耕地的36%。我国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林地的18%。了解了这些事实,谁还会再自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呢?语段2(摘自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0祖国并不地大物博)15因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虽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美国、印尼等国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名列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土地资源的状况与此相类似。我
8、国土地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却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为世界人均土地的1/3;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而人均耕地却只有约0.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耕地的36%。我国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林地的18%。了解了这些事实,谁还会再自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呢?语段2(摘自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0祖国并不地大物博)16论点祖国并不地大物博水资源、耕地、土地、林地的人均占有量不足(大大低于、只有、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7语段2
9、(摘自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0祖国并不地大物博)18因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虽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美国、印尼等国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名列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土地资源的状况与此相类似。我国土地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却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为世界人均土地的1/3;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而人均耕地却只有约0.0
1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耕地的36%。我国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千米,约占世界人均林地的18%。了解了这些事实,谁还会再自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呢?逻辑论点祖国并不地大物博水资源、耕地、土地、林地的人均占有量不足(大大低于、只有、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却关系小结方法2:选用关联词强化论点逻辑19总结补充事实论据的方法:提取相应情节支撑论点要素选用关联词语强化论点逻辑20活动三:小试牛刀补充事实论据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311第2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列举一个符合上下文要求的事实论据。也许有的人会说:“人活着就得使用资源。”对,只要你是地球生物界中的一员。你就摆脱不了食物链的定律,活着就必须不断吃掉其他的生命,而且在任何营养的转换中,会有大量资源被浪费。如果不倍加珍惜,现有的资源一定会消失殆尽。如。21现有的资源不倍加珍惜消失殆尽论点:?22论点:如果不倍加珍惜,现有的资源一定会消失殆尽。罗布泊曾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仙湖。它的周围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现有的资源)但由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的激增。人们用于日常生活、农业灌溉的用水量剧增。(不倍加珍惜)20世纪70年代,仙湖干涸,罗布泊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消失殆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