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052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3-1-1 醇(课时练)(教师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1 醇 课时练1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可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 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 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含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含-OH,可发生氧化反应、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所以上述反应只有不能发生。故答案D。学考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右图。下列关于乙醇在不同的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金属钠反应时,只有键断裂 B、在Ag催化

2、下与O2反应时,键、断裂C、与CuO反应时,只有键断裂 D、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断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与金属钠反应时,羟基上氢原子变为氢气,只有键断裂,A正确;B.在Ag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时,键、断裂,B正确;C.与CuO反应生成乙醛,只有键、断裂,C错误;D.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断裂,D正确。故答案C。考点:考查乙醇的结构和性质。3下列反应只能生成一种有机物的是(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CH3-CH=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C发生消去反应 DCH3CH2CH2Cl与水发生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以

3、生成一氯取代物,也可以生成多氯取代物,错误;B丙烯中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不同,所以和氯化氢加成,可以得到2种有机物,错误;C、醇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1丁烯,也可以是2丁烯,错误;D、取代反应只能生成CH3CH2CH2OH,正确。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等相关知识。4.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H2Cl B(CH3)2CHCl C(CH3)3COH D(CH3) 3CCH2C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连有羟基或卤素原子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则CH3CH2Cl、(CH3)2CHCl、(CH3)3COH均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4、CH3)3C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答案选D。考点:考查消去反应判断。5乙醇、乙二醇、甘油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3:2 B3:2:1 C1:2:3 D4:3: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个羟基得1分子氢气,故得到1mol氢气,需要乙醇、乙二醇和甘油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1mol、mol,故乙醇、乙二醇、甘油物质的量之比为6:3:2,答案选A。考点:考查羟基与金属钠的反应原理相关知识。6.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2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发生

5、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氧化产物是丙酮,A错误;B、苯甲醇可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C、甲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D、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1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D正确。考点:考查醇的化学性质。7.为应对石油危机,将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B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C乙醇汽油燃烧时

6、,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D乙醇可通过淀粉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也会产生污染,若是不完全燃烧,会有CO的污染A错误;B 汽油的成分是烃,不含有氧元素,而乙醇是醇,含有氧元素,B错误;C 由于乙醇本身含有氧元素,所以耗氧量低于等质量的汽油,C错误;D淀粉无氧发酵即可以得到乙醇,因此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D正确。考点:考查了乙醇汽油的组成和性质的相关知识。8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能与金属钠反应,故羟基的位置:CCCCC 、

7、CCCCC 、CCCCC,符合题意共8种,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醛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40 D乙醇与浓硫酸、溴化钠共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醛,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A项错误;B项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为苯的硝化反应,是用硝基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属于取代反应,故B项正确;C项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40,为两分子的乙醇反应成乙醚的反应,使用乙基取代了一乙醇中羟基氢,属于取代反应,C项正确;D项乙醇与浓硫酸、溴化钠共

8、热为乙醇的溴代反应,是用溴原子取代了乙醇的羟基,故D项正确。故答案A。考点:有机反应类型考查。10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在试管里加入2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变黑;立即将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铜丝重新变为红色光亮,反复操作几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2)写出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3)在此过程中,铜丝的作用是_。【答案】(1)验证乙醇在加热和铜做催化剂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乙醛;(2)2CH3CH2OHO22CH3CHO2H2O;(3)做催化剂。【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实验装置图以

9、及实验操作步骤,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及加热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2)在外焰上加热变黑,2Cu+O22CuO,伸入到乙醇中变亮,CH3CH2OH+CuOCu+CH3CHO+H2O,两式合并:2CH3CH2OH+ O2 2CH3CHO+2H2O;(3)通过(2)的分析,铜反应前后的质量性质不变,故铜作催化剂。考点:考查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11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锥形瓶b是安全瓶,试管d中装有少量蒸馏水。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密度为1.43 g/mL;(1)制备溴乙烷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加入这几

10、种物质的顺序依次是_。(2)小火加热,在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_;_。(3)冷水的作用_;d试管中的现象_。(4)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溴乙烷中的含少量杂质Br2,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供选试剂中最适合的是_。ANaI溶液 BNaOH溶液 CNa2SO3溶液 DKCl溶液 (5)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答案】(1)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2)NaBr+H2SO4=NaHSO4+HBr(或生成Na2SO4)(2分);CH3CH2OH+HBrCH3CH2Br+H2O;(3)冷却溴乙烷由气态转变为液态(1分);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1分);(4)C(2分);(5)吸收HBr

11、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1分)。【解析】试题分析:(1)制备溴乙烷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加入这几种物质的顺序是先加入蒸馏水,然后加入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在加入乙醇、溴化钠。(2)小火加热,在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NaBr+H2SO4=NaHSO4+HBr,或2NaBr+H2SO4=Na2SO4+2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3)冷水的作用是冷却溴乙烷,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由于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所以d试管中的现象是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4)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溴乙烷中的含少量杂质Br2,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可以利用Br2有氧化性,而Na2SO3溶液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容易溶于水的物质而与溴乙烷分离。尽管NaOH溶液也可以与Br2发生反应,但也会与溴乙烷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NaOH溶液。故应该选择的试剂是C。(5)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考点:考查物质制取反应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反应原理的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