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整合提升体系构建自我纠偏A数量变化B空间变化C传统型D社会经济因素E国际人口迁移F环境承载力G人口合理容量H消费模式专题一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特点及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侧重考查图表的分析能力。一般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文转换(或图图转换),具体判读方法如下表:类型特点例图具体判读方法坐标类图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曲线图(或
2、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三角形统计图此统计图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各边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3条)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各边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坐标类图四轴坐标图四轴坐标图是指包括两个横轴和两个纵
3、轴的统计图,在人口统计图中常见的四轴坐标图主要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其中两个轴都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读取四轴坐标图时,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可以按照直角坐标图的读取方法,即过需读取点作垂直于坐标轴的垂线,交点即为需读取的数值。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方法为,过需读取点作图中虚线的平行线,该平行线将与坐标轴交于两点,任意读取其中一点的数值,即为该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结构类图扇形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饼状图由扇
4、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金字塔类图年轻型塔身底部较宽、顶部较窄。反映出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1.读塔型,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2读比重,判内容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考查内容: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
5、题的措施。3看特殊,析变化人口金字塔图不但具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金字塔图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变化。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军事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以下图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在上图中,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处男女人口比例明显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成年型各年龄组人口的
6、比重大致均衡,反映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平衡的特征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说明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小【例1】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审题指导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1)由
7、图名可知该图反映我国1982年和2009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问题。(2)由图例可知该坐标图左侧为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右侧为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解析自1982年至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因此造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中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答案(1)B(2)B【例2】下图是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人口统计数据变化的叙述,
8、正确的是()A劳动力人口总数减少 B性别比例渐趋均衡C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2)下列文化现象对图中统计数据变化有明显影响的是()A多子多福 B学而优则仕C男女都一样 D安土重迁审题指导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1)在全国人口总数增多的前提下,1559岁人口比重从66.78%增加到70.14%,说明劳动力人口总数增多;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大,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城乡人口比增大,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增多;男女性别比降低,说明性别比例渐趋均衡。(2)“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会改变过去人们追求生男孩的传统观念,非法进行胎儿鉴别的现象会减少,统计图中的人口性别比会渐趋均衡。多子多福的传统观
9、念,会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使少儿人口比重增大。答案(1)B(2)C【例3】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BC D(2)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A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B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审题指导第(1)题,采用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读取各点代表的4个年份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比较同一年龄段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或014岁人口的比重逐渐减少),据此
10、可判断先后顺序为。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年份014岁人口占36%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占4%左右,1559岁人口约占60%,说明该年份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增长较快,制约经济发展。答案(1)D(2)B【例4】2012年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审题指导(1)运用人口
11、平面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丙地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过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突出。(2)运用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空巢家庭”现象明显。答案(1)C(2)A专题二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2我国人口分布(1)人口数量多、密度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人口分布不平衡最显著的特
12、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3)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人口分布状况原因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此线以西、以北人口稀少,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左右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大面积的荒漠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此线以东、以南人口多且稠密,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左右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
13、梯,地形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地形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类的生产生活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以上的人口高山和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降水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进而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讲,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水资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14、。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土壤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同矿产资源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时期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农业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进步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5、及实例交通因素交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政治因素战争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因素宗教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习俗发展中国家普遍盛行早婚,加快了人口增长;发达国家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历史因素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因开发时间早,人口稠密【例5】“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
16、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回答(1)(2)题。年份东南半壁西北半壁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2)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2)1953年43.2494.80139.5156.765.205.832000年43.2494.59303.7856.765.4113.232010年43.2494.41325.8456.765.5914.68(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A计划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方向C自然地理环境 D地域开放程度(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
17、最不明显的是()A巴西 B加拿大C澳大利亚 D德国审题指导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程度远高于德国。解析第(1)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宽松,人口自然增长比东南部要快,应有助于人口比重提高。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较大差异,但未导致人口比重的明显变化。“胡焕庸线”西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条件较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后,东南部地域开放程度更高,但人口比重并未显著上升。第(2)题,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人口都高度集中分布在国土东南部狭小地区。德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悠
18、久,区域经济发展较平衡,人口分布较均匀。答案(1)C(2)D质量检测(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如图示意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12题。1四地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同一类型的是()A B C D解析由图可知,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1%左右,自然增长率约是0,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1.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0.2%,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2.2%,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3.3%,自然增长率约为0.5%,属于
19、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故选C项。答案C2四地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最大的两地是()A和 B和C和 D和解析根据上题计算可知,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0.2%、2.2%、0.5%,差别最大的是、两地,故选D项。答案D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在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该地区()A总人口不断减少B2010年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C人口死亡率升高D人口出生率降低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总人口数是不断增长的,05岁的人口数几乎不变,从而推断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从19802010年的3
20、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大约50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3%,且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模式,故B项错误;死亡率升高或者降低从图中无法得出,C项错误。答案D4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年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25%,说明已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上题解析可知,该地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不快。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模式,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素质不会太低。劳动人口增长不大,就业压力不大。答案B出生地与登记地不同的人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
21、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5迁入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我国西南地区 B我国华东地区C我国北方地区 D湖北省周边省(区、市)解析由图可知,迁入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河南、湖南、四川等湖北省周边省(区、市)。答案D6安徽、河南两省迁入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解析安徽和河南两省均属于我国中部地带,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开放程度基本属于同一水平,人口迁出数量也相差不大,但河南省迁往武汉市的人口多于安徽,主要是因为安徽省离沿海发达地区更近一些,迁出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更多一些。答案D2
2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C安稳的生活 D物质回报实惠解析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推力。答案B8“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保护生态环境 D促进经济发展解析“抢人大战”引发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
23、知识和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答案D外出务工农民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年务工农民数量增长情况。读图回答910题。9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中西部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减少解析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民到远方大城市务工主要是为了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空气质量良好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因此A项与出现务工潮“倒
24、吸”现象无关,A项错误;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近择业,B项正确;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只是对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产生较大影响,而不至于影响到务工潮“倒吸”,C项错误;由图可知,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月收入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增幅相同,但是人均月收入的基数要大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的基数,因此净收入还是增加的,D项错误。答案B10务工潮“倒吸”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最可能是()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远方大城市交通更加拥堵C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D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解析务工潮“倒吸”可以
25、使当地务工农民从事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务工潮“倒吸”可以减轻远方大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数量,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压力也会减轻,B、C、D项错误。答案A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回答1112题。注: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岁或65岁)
26、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1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老年人口比重高A BC D解析读图可知,目前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的比例相对较低,高龄化并不是很显著;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较长,因此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发达国家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结合材料可知,目前我国60岁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速度快,说明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答案A12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快 B大量国外移民迁入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环境人口容量下降解析我国人口
27、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实现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保持较低的出生率,从而加速了老龄化进程,加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所以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答案C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40%左右,如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13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比例不均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状况C常住人口的婴儿出生率呈上升趋势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解析从图中可知迁入的人口多为2044岁,这样能缓解本地人口老龄化。答案B14图中甲、
28、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D甲、丁解析从图中可知丙、丁相关性明显,丁年龄段的人口是丙年龄段人口的子女。答案C15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浙江省 B重庆市C河南省 D上海市解析重庆市、河南省的人口迁出数量大于人口迁入数量,排除B、C项;浙江省人口基数大,在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达不到40%,故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上海市。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2016年1月1日
29、“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将近4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图是1950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含预测)示意图。(1)简述1975200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降低的原因。(2)有人从年龄结构的角度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20002030年,据图说出其判断的理由。(3)据图分析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解析第(1)问,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儿数量减少。由于人口惯性,1975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仍在增多,故1975200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降低。第(2)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时间段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所
30、占比重大,而人口抚养比较小,因此对经济发展相当有利。第(3)问,2010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呈现出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的趋势,因此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答案(1)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儿数量减少。由于人口惯性,1975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仍在增多,因此,1975200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逐渐降低。(2)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0002030年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而人口抚养比较小,因此,此阶段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3)2010年前后我国
31、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数量达到最大,人口抚养比最低,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未来将面临劳动力供给的困扰,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逐渐增大,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抚养负担加重,社会医疗、护理负担加重,我国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白云区常住人口为222.27万人,十年共增加70.3万人,增长46.27%,年平均增长率为3.88%,成为广州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这里也是广州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密集区。材料二如图为白云区常住人
32、口年龄结构图。材料三如图为广州市与白云区常住人口性别比示意图。材料四在过去的十年里,白云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380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23608人,分别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105.45%和20.79%(1)据材料描述白云区的人口特点。(2)试分析白云区性别比高于广州市的主要原因。(3)简要分析人口的大量迁入对白云区社会、经济的影响。(4)请你针对白云区人口状况,提出对白云区今后发展的建议。解析第(1)问,白云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产业以制造业等为主,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使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长速度缓慢;2010年性别比达到116.79,性别结构不合理;受教育程度
33、较2000年有大幅度增长。第(2)问,白云区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产业为主,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第(3)问,可从满足该区域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等方面分析。第(4)问,分别针对人口数量增多和性别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即可。答案(1)常住人口总量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明显;白云区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人口远多于女性人口;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2)白云区主要产业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这些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中男性比重较高。(3)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大;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平衡职工的性别比;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