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给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2)欧洲各国、日本及第三世界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苏控制的想法也越来越明显,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地区仍然动荡不安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飞速发展,社会制度急剧变革,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世界一体化和多极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
2、又相互冲突的复杂局面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2)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伐艰难,效果不大(3)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并促进了世界经济朝着法制化、体系化方向发展(4)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科技文艺(1)理论的突
3、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反传统、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现代派音乐、美术发展也十分迅速。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整个世界文艺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第1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美苏“冷战”1.2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4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5表现6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
4、格局形成。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5“冷战”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
5、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问题探究1 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提示: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问题探究2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确立的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吗?提示:不是。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问题探究3 马歇尔计划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提示:否。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构图解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构图解史 “冷战”的影响易错提醒 “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
6、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问题探究4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对抗美苏吗?提示:否。是经济发展的需求。(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三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4中国的振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轻巧识记 欧共体的形成问题探究5 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启示?提示:
7、(1)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经济要面向国际市场。(3)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易错提醒 不结盟运动的实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参加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对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问题探究6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有哪些?提示:(1)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军事:侵越战争失败。(3)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4)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5)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
8、总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漫画解史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四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和平与动荡并存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特别提示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2)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9、易错提醒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一种趋势。问题探究7 有人说“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不存在了,所以世界也就太平了”。你觉得对吗?提示:不对。两极格局结束,原有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矛盾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方面的矛盾显露出来,频繁发生局部战争。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频繁用兵,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稳定的因素。故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轻巧识记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
10、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
11、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教你读史史料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对立,说明美苏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下的国家利益。史料二中两则史料来源于美、苏两国,作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马歇尔计划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段史料说明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第二段史料说明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史料三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史观去认识和
12、评价历史事件。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答:_(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认识。答:_(3)根据史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答:_答案(1)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2)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
13、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3)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历史解释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14、,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
15、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主题谁主沉浮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的讲话指出:“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1972年,他又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16、。”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三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冷战”后的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邓小平教你读史史料一表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最后一句话反映美国不得不调整对欧洲的政策。史料二说明
17、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第一句话是中心句,说明国际新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史料三说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的“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指什么?答:_(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基辛格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_(3)根据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这一特点的理由。答:_答案(1)苏联、日本、欧洲、中国。(2)基辛格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确定无疑。但
18、如果从经济上论,美国难以独大。(3)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历史解释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
19、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知识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能力考查获取和解
20、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从图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在19451975年间数量大增,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即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未涉及世界贸易、经济区域化,C、D两项错误。2(2017全国卷)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知识考查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政策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素养考查时空观念答案D解
21、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3(2016全国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知识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客观影响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美国希望借机控制欧洲,故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D项错误。4(2016全国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知识
23、考查美苏争霸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一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结合所学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考向分析:对本讲知识,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时期,命题的切入点主要是美苏关系,突出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备考时应形成清晰的战后世界格局的发
24、展脉络,联系时政热点分析世界格局演变的规律。预测1“冷战”对欧洲的影响(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D使欧洲划分成了两大阵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政策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
25、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故D项错误。预测2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由材料“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说明英国意图改变大陆均势政策,靠拢欧共体,故A项正确。由史实可知,法国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
26、是为了增强欧洲联合的实力以反对美国的控制,与牵制英国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英国意图改变传统均势政策,并非已放弃均势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英国在欧共体一体化程度加深后对欧共体态度的改变,并未体现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预测3北约组织的变化(2018山东潍坊期末)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表中这一变化反映了()时间成员国变化1949年12个国家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A北约战略目标发生转变B北约国家冷战意识逐步消失C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D欧洲的军事一体化不断加深答案A解析北约原本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北约在1999年和2004年吸收了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说明北约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冷战虽已结束,但北约国家冷战意识并未消失,故B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存在美苏争霸,故C项错误;北约包括美国等美洲国家,并非欧洲军事一体化,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