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842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五章2《伶官传序》(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教学重难点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这样评价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之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探究一下本文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得意? 二、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

2、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解题:课文选自新五代史o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 (x ) 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三、背景知识: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

3、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四、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学生质疑。师答疑,

4、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检验练习题目见ppt) 五、探究赏析:1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一篇史论)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找学生翻译此句并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概括:盛衰在于人事。 3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例证法 依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与如何失天下的内容。 4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庄宗李

5、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明确: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

6、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找同学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6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明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7从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

7、。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8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强调“抑”,“本”字义)9小结:这一部分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 10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

8、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五、总结: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六、本文是从序文的角度命题的,六国论过秦论是从史论的角度命题的,如果也从史论的角度给本文命题,而且也有一个“论”字,怎样改好?如:兴亡论等。七.巩固练习1、 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

9、其所以失之者 A 与相同,与也相同 B 与相同,与不同 C 与不同,与相同 D 与不同,与也不同3、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4.判断下列文言句式:A梁,吾仇也 判断句 B遣从事以一 少牢告(于)庙 省略句C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D盛ks5u以锦囊 状语

10、后置句E方其系燕父子ks5u以组 状语后置句 F而告(之)ks5u以成功 省略句,状语后置 G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H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5、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八、.归纳本课有关的字词句1.一词多义: 1)

1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5)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