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130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伟大的出征鄂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伟大的出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结构。2、品悟第一部分,感受人们为飞天英雄送行的热烈场面。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感受文章内涵。教学难点:体会送行人们的心情和“这一天”“这一刻”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神州”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

2、读通顺、正确,自学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交流上述两个问题的看法,相机点拨。4、师小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110自然段,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将永远载入史册;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神五一起飞向太空。三、研读感悟。1、品读第一部分。默读这一部分,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出批注。2、学生交流,师适时点拨。预设

3、:(1)“再过30分钟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抓住“世界瞩目”、“国人自豪”引发学生思考:这次出征为什么会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师:中国在现代航天史上一直落在美俄后面,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民众素质低下,怎能跟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试航天科技。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美俄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自豪?又怎能不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读出自豪感。)要练说,得练

4、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结合课题引导学生领会开门见山、点名中心的方法。 预留问题: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这次出征伟大在哪? 指导朗读:读出神圣感,语气坚定,语速慢声音响亮。 (3)“来了来了来了来了”这是个什么句子?人们的心情怎样?天气怎样?“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天气的寒冷和人

5、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4)“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这一天”是哪一天?“这一刻”是哪一刻?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完成课后第四题。 (师资料补充: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明代人万户飞天到早期的“曙光号”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经历了跨越千年的“梦想期”、“孕育期”和“催产期”。直到199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决策,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由此铺开了中国载人进军太空的宏伟蓝图。经历了11年的刻苦攻关,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人终于圆梦九天。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与京九铁

6、路、三峡工程并称为20世纪末中国的三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航天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它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激发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载人航天工程也使中国成为国际空间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为即将实施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有感情朗读,读出渴望与期待,语气激昂。 四:感情朗读。 师小结谈话:同学们,经过我国

7、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航天英雄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带着中国人千年的渴望和期待即将出征,开始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我们激动,我们骄傲,我们兴奋我们自豪,让我们通过朗读,尽情抒发这内心的满怀豪情吧!学生自由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二、三部分进一步感受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一定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按一定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从杨利伟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旧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

8、都知道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预留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去感受一下英雄的风采,去见证一下这伟大的出征。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

9、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二、研读感悟。 一)、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圈画出让你感受到这真是一个“伟大”时刻的词句,写出你的理由或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

10、设: (1)“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微笑着向大家走来” 什么是“从容”“稳健”?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就此引导体会上文的“英雄”,师补充资料。 这两个词意味着杨利伟接受了艰苦的残酷的磨炼,已经能够坦然地、胸有成竹的迎接这严峻的考验。 读出他的从容自信和人们对他的崇敬。 (2)“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信任着什么,期待着什么?师相机点拨:“信任”是相信是自信,不仅仅是信任杨利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更是相信我们有这样充分的准备,我们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一定能行!“期待”是对“神五”发射成功充满渴望和向往。感叹号把未尽的千言万语蕴含在“出

11、发”二字中。读出坚信和自豪。 (3)三个“定格”的排比句。 出示四个“来了”,看分句顺序可不可以换? 在出示三个“定格”,顺序可以改变吗?点拨:记者镜头共和国史册人类篇章,意义一个比一重要,一个比一个更令人激动,这个排比句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层层递进。朗读时要感情逐渐增强,表现出情感的递进迭起。 二)研读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象画面,逆反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5时30分,杨利伟走去”抓住神态词“深情”让学生体会这目光背后的内容,想象人物心理,自由讨论交流: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饱含深情的读这一段话。 (2)“9时整飞向茫茫太空”。这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作者未尽的情感。出

12、示练习题,升华学生情感。 练习题:“这一飞,飞出了”,请结合课题“伟大的出征”自由填空。 三、升华情感。 1、交流拓展:“这一飞,飞出了” 2、总结全文: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是啊,这一飞飞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飞出了世界第三个将人类上进太空的宇航大国!飞出了中国航天科技新的里程碑!飞出了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完成这个任务的杨利伟是不是英雄?那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工作的专家是不是英雄,所以这是怎样的出征?齐读“这是一次英雄出征。”“神五”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腾飞,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咱们中国伟不伟大?咱们中国人伟不伟大?所以这是一次怎样的出征。齐读“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

13、一次伟大的出征.” 3、出示网上留言。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一起说:2019年10月15日! 四、板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

14、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伟大的出征 英雄 杨利伟 为航天事业奋斗的人们 伟大 国力的伟大 中国人伟大 第三课时 附作业设计: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出征( ) 演练( ) 稳健( ) 蕴涵( ) 期待( ) 注视( ) 二、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划线部分能不能改变顺序。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2、文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你能说说这样精确表述的作用吗? 四、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又有那些新大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