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诉衷情_长春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098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诉衷情_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诉衷情_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诉衷情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

2、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

3、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教学重点: 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1.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指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指导段句。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

4、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 衰 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板书: 诉衷情 衷 衰 哀 梦 泪 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