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035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 第1课时_语文S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要求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2、。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了解文章的线索。体会课文中“我”、游客以及向导内心的一系列变化,进而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感悟本文所蕴涵的深刻的主题思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

3、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读书的方法。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树立以科学的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的

4、一系列变化。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自 然 之 道 结,这里读ji。􀀋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交代了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了“我”和七个同伴及向导的不同身份,也暗示了两者对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及自然规律的认识层次是不同的。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去那里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句导读:指出了“我们”此行的目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讲“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5、,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句导读:用数字说明成年绿龟和幼龟体重差别之大。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 “不短”说明幼龟到大海的路比较长,而“稍不留心”意在强调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这两个词语都与下文故事相关。“不短”和“稍不留心”说明了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幼龟很弱小,在离巢进入大海时很容易成为食肉鸟的美食。􀀍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

6、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动地描绘出幼龟的“侦察兵”形象,说明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探”字用在这里能够说明什么?正当幼龟踌躇(chu ch)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遇到了危险。 因为“我们”很关爱野生动物,但并不了解幼龟所担任的侦察任务,这也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di想想办法啊!”“我”和同伴为什么会紧张和焦急呢?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那么回事

7、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句导读:向导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向导的话也点明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 说明向导很不愿意这样做,但为了不驳“我们”的面子不得不这样做,对此,他感到无可奈何。这也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极不情愿”一词说明什么?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我们”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 留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大家极为震惊

8、。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表明龟群的队伍虽庞大,但行动井然有序,说明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更加证实了向导的判断。“鱼贯而出”一词能够表明什么?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mi)。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 说明沙滩空旷,暗示幼龟遇到危

9、险无处躲藏,只能坐以待毙。“无遮无拦”用来说明什么?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句导读:“一大段”写出了距离之远。“成百上千”说明幼龟数量之多,食肉鸟可以随心所欲地捕食。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幼龟此时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利,它们将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表明“我”和同伴此时万分焦急与后悔的心情。此处两个叹号连用意在表明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jin)鸟的口中之食。 吁,这里读x,不要读y。向导赶紧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

10、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表现了“我”和同伴要以最快的速度,尽量减少对幼龟所造成的伤害的心理。“迅速”“奔”“气喘吁吁”表现了“我”和同伴怎样的心理?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我”和同伴明白是自己的行动导致幼龟们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后尽力拯救一些幼龟,弥补错误。 反映大家难过悔恨的心情,表面上的平静正好反映出内心极度的不平静。􀀒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低着头”“慢慢地走”反映“我们”怎样的心情?似乎在我们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

11、受到伤害。” 向导“极不情愿”地违背了“自然之道”后,看到因保护了一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却葬送了数十只幼龟的性命,他的“悲叹”表达出他极其难过的心情。“悲叹”一词表现了向导什么样的内心情感?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我们”感到非常悔恨。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 自作聪明:自以为挺聪明,轻率逞能。􀀓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由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颓丧、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正确、流利

12、地朗读课文。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生字词卡片;语文课件。一导入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记叙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的文章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通过预习,你认为题目中的“道”指的是什么?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3.归类记忆生字。左右结构:孵颓媚上下结构:穴愚蠢霄半包围结构:鹰4.理解词语的意思。踌躇:犹豫。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

13、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见死不救:看到别人在危急关头不去支援救助。侦察:为了弄清楚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愚不可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5.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探脑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救到大

14、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穴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2.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故事的起因。(第1自然段)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第28自然段)由这个故事引发的思考。(第9自然段)3.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四课堂训练1.学生默读课文,在自己有话可说的地方留下心中所想。 2.学写课文中要求会写的汉字,掌握文中的四字词语。1.好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应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积极而客观的评价。2.教师应加强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另外,应加强对“自然之道”的讲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3.教师应加强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